陸電動車市飽和 境外投資首超境內

榮鼎諮詢18日發佈報告,去年中國電動車企業的海外投資總額達160億美元,首次超過國內的150億美元。圖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旗下全品牌新能源車型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集中亮相。(中新社)

在市場飽和、價格戰競爭的背景下,中國電動車產業紛紛加重海外投資。根據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18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電動車企業的海外投資總額達160億美元,首次超過國內的150億美元。另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表的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僅3成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另有超過一半虧損。

根據榮鼎諮詢報告,中國電動車供應鏈在國內的投資從2023年的410億美元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150億美元,同年的海外投資總額則爲160億美元。報告稱,中國企業正面臨國內需求下滑和產能過剩的困境,加上持續的價格戰侵蝕利潤率,迫使其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求成長。而面對歐盟等國市場日益加強的監管限制,更多中國企業選擇在當地建立製造基地。報告指,已宣佈的海外投資中,有74%集中在電池工廠。高昂的運輸成本和在地化供應的要求讓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等主要電池製造商追隨特斯拉等現有客戶的步伐向海外擴張。

儘管如此,海外投資仍面臨諸多挑戰。報告指出,海外項目成本更高、建設時間更長,且面臨更大的監管和政治風險。以電池工廠爲例,中國國內項目通常在3至12個月內開工建設,而海外則需要10至24個月。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18日發佈了關於中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僅有30.3%的經銷商完成銷售目標,而目標完成率低於70%的經銷商比例達29%。其中,豪華品牌的目標完成情況略好於合資與國產品牌。調查還指出,上半年經銷商整體虧損比例上升至52.6%,僅29.9%的經銷商實現盈利。其中,新能源獨立品牌經銷商表現相對較好,盈利比例爲42.9%。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經銷商往往需墊資銷售,以滿足整車廠的銷售目標與返利政策。但一旦整車廠延長返利帳期或調整政策,將對經銷商資金鍊造成極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