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單日43場馬拉鬆 跑出城市經濟

大陸全國20日多達43場的馬拉松賽事。圖爲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半程馬拉松路跑雙季賽(花季賽)在銀川市鳴槍開賽。(中新社)

據中國大陸馬拉松官網的賽歷數據統計,4月20日共舉行43場馬拉松比賽,這是官網紀錄中迄今單日最多馬拉松比賽的一天。

中新社報導,這43場比賽分佈在上海、浙江、湖南、山東、北京、廣西等18個省市區的40個城市,賽事規模合計將超過41萬人次。北京半程馬拉松、上海半程馬拉松、青島馬拉松、雄安馬拉松、保定馬拉松等都在這天開跑。

中國田徑協會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大陸全國範圍內共舉行馬拉松比賽696場,較2023年增長約12%。馬拉松比賽已實現全國31個省(區、市)全覆蓋。

今年以來,中國不少馬拉松比賽的報名人數大幅攀升。3月23日的2025武漢馬拉松吸引了將近45.1萬人報名,創歷史新高,去年是26.2萬餘人。同日舉行的無錫馬拉松,報名人數達42.9萬餘人,相比去年增長約61%。

負責多地馬拉松賽事運營的楊先生分析表示,地方舉辦馬拉松比賽主要有三方面動力:一是推動全民健身。二是提高地方知名度。馬拉松比賽關注度高,地方通過直播、短視頻等社交媒體,能快速把城市品牌打出去。三是增加經濟收益。

馬拉松比賽能帶來短期集聚的人流量,選手報名、賽事服務、體育用品銷售、展會、商業贊助、交通住宿餐飲門票、周邊產品開發、體育裝備製造等,能形成一個產業鏈條。

馬拉松逐漸跑出城市經濟「新賽道」。以今年無錫馬拉松爲例,市外跑者佔比84.2%。無錫市數據局等部門在賽後公佈,2025無錫馬拉松賽事帶動周邊產業效益達5.0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屆提升78.2%。

不過,「馬拉松經濟」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出現了某些賽事被差評等問題。近年來,業內人士建議,各地舉辦馬拉松不要盲目追求規模,要結合本地特色設計賽道路線,從市場化角度思考「怎樣把人留住」,帶動「賽、食、賞、購、遊」等服務消費。此外,還要尊重賽事運營團隊的專業意見,以賽事體驗爲共同目標,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