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傳陸2027犯臺 美前官員:若無法達到「3條件」將延遲時機
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圖爲瑞特納2023年出席國會聽證會。(路透)
外界經常示警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以武力犯臺,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表示,中國若犯臺會考量到條件,他們的目標鎖定短期、突然和低成本的入侵;他認爲,在中國評估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之前,他們將延遲犯臺的時機。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4日以「無人機與嚇阻:打造臺灣不對稱戰力」爲題舉行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討論臺灣的無人機發展現況。
面對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武力犯臺,瑞特納表示,華府圈經常還是會討論這個時間點,他認爲,這個時間點有一點誤導(beguiling),指這是因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示人民解放軍必須在2027年具備入侵臺灣,並對抗美國的能力。
瑞特納指出,很多專家會認爲這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時間表,並非中國犯臺的時間表;他認爲,美國最佳的理解是,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對武力犯臺是條件式的計算,他們鎖定短期、突然和低成本的入侵,指入侵的成本必須在中國可接受的範圍內。
瑞特納認爲說,在中國評估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之前,他們將延遲犯臺的時機。
瑞特納說,他不認爲中國犯臺從來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時間點,而是看在中國怎麼評估美國和臺灣的能力,以及他們自己的能力。
瑞特納指出,中國武力犯臺會分成不同的階段,初期可能會出現指向入侵的海上攔截或封鎖,接下來可能會進入包括飛彈射擊等的聯合火力打擊,再來就是兩棲登陸作戰;假如共軍登陸成功,最後有可能進入城市戰;待共軍拿下全島後,還有必須穩定島嶼的時間。
美國新安全中心國防計劃主任佩蒂約翰(Stacie Pettyjohn)點出,共軍的海上載運能力仍相對薄弱,若臺灣能在兩棲作戰階段打沉或者嚴重打擊部分運輸船,這會讓共軍非常難以達成登陸的目標。
佩蒂約翰認爲說,如果嚇阻戰略失敗,臺灣最好的辦法是採取拒止戰略(denial strategy),讓敵人無法達成作戰目標;她指出,無人機在共軍愈來越接近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包括利用無人船騷擾中國的軍艦、無人船也能搭載無人飛機或飛彈;若臺灣在海上部署非常密集的水雷,可以阻礙共軍的航行,臺灣也能借此從空中和海上削弱敵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