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長臂管轄」半導體業成本增 營運壓力顯著增加

美中貿易戰火重燃,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對中國大陸加徵最高100%的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以反制大陸對稀土與相關技術實施的最新出口管制。示意圖。路透

美中貿易戰火重燃,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對中國大陸加徵最高100%的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以反制大陸對稀土與相關技術實施的最新出口管制。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表示,無論是美方高關稅或中方稀土「長臂管轄」,都將大幅提高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營運與行政成本,廠商營運壓力顯著增加。

洪春暉分析,川普祭出的100%關稅細節尚未公佈,尤其在過去關稅清單中,手機、筆電等臺灣主要科技產品大多被排除在外,因此本次新加關稅涵蓋範圍與施行方式仍待釐清。

他表示,如果新關稅衝擊到科技業,臺廠憑藉過去幾年從疫情期間開始的供應鏈轉移佈局,已將部分產能擴增至非大陸地區(如東南亞、中南美、回到臺灣),因此在應對關稅衝擊上,仍有應變機會與韌性。

大陸最新頒佈的稀土出口管制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衝擊更爲直接且複雜。中方新規定,產品只要含有中國生產的特定稀土原料佔產品價值0.1%以上,無論在何處生產,都須向中方申請審查覈可。此管制原則上禁止軍工產品出口,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等相關產品則採審查制。

洪春暉指出,這項規定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大困擾是行政成本暴增。廠商發現產品使用了受管制稀土,就必須向大陸政府申請核可,但審批過程高度不確定性和潛在延遲,將無形中增加營運時間與心力成本。這也是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坦言出貨可能延遲數週的主因。

至於美方同時宣佈對「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特別是半導體設計中至關重要的EDA工具(電子設計自動化),洪春暉認爲這與稀土管制一樣,都是美中雙方拿自己最強的籌碼對抗。

雖然美國早已對高階先進製程EDA工具實施管制,若進一步擴大管制範圍,短期將對大陸晶片設計與AI發展造成衝擊,但長期來看可能反而促使大陸加速本土半導體與軟體技術研發。

洪春暉總結,美中兩大經濟體當前激烈角力,核心目的是爲貿易談判提高籌碼。由於關稅與稀土管制雙方都保留彈性,顯示中美貿易關係將進入一個漫長動態調整過程,全球企業未來都必須面對這種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和激增的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