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A股後市怎麼走?6大公募機構全說了
大陸公募機構把脈第四季A股:配置性價比仍高,可關注科技成長、反內卷等主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澎湃新聞》報導,2025年第四季已至,公募機構如何研判未來A股市場走勢?投資主線又聚焦於哪些領域?《澎湃新聞》採訪了6家公募的觀點,大部分公募認爲A股權益資產性價比仍高,同時預計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窗口或將開啓。如鵬華基金、平安基金、路博邁基金等均對當前市場維持樂觀態度,並指出了後續可關注的配置方向。
行情研判方面,安聯基金指出,在政府補貼等措施支撐下實現前三季強勁增長後,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於第三季起趨於平穩;鵬華基金則認爲,下半年開始主動權益有望進入新一輪正循環。
「當前資本市場具備走出『長牛、慢牛』行情的基礎。歷史經驗顯示,第四季這一窗口期通常容易出現市場風格切換。」鵬揚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戴傑稱。
投資主線方面,科技成長、內需、反內卷、地產以及傳統制造業被多家公募看好。
主動權益轉暖的趨勢明確
鵬華基金表示,隨着大盤指數突破十年新高,當前A股整體定價迴歸到合理狀態。結構上看,股債再平衡是推動近期ERP修復的主因,而市場對於成長定價依舊維持極度樂觀。活躍資金加倉、機構由債入股是近期主要的增量,存款搬家還在起步階段,但後市具備較大潛力。
「主動權益雖然發行尚未起量,但轉暖的趨勢明確,歷史上主動權益份額起量滯後賺錢效應2到3季,下半年開始主動權益有望進入新一輪正循環。」鵬華基金稱。
對於未來反內卷節奏,鵬華基金認爲可能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控增量。即針對新的違規項目、產業技術標準不達標的項目,審批環節收緊等。第二階段,推動行業併購重組,優化產業格局。若前兩階段未見效且形勢進一步惡化,纔會有更大範圍行業進入第三階段——硬性指標強制去產能。並且本輪反內卷相關的一些重點行業,比如汽車、光伏太陽能和電子,很多需求在海外,且製成品下游需求範圍較窄,政策帶來的需求彈性相對更弱。
安聯基金指出,在政府補貼等措施支撐下實現前三季強勁增長後,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於第三季起趨於平穩。安聯基金預期大陸政府還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包括降息,這些措施會限制下行風險。
國金基金同樣表示,進入第四季,市場會逐步開始對2026年進行展望,尤其是結合「十五五」規劃和經濟政策定調。從第三季的宏觀數據看,投資和消費下滑速度較快,第四季有政策公佈的預期。若監管層加大對於貨幣或財政的寬鬆力度,有望穩定和推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從資產成長性的估值角度看,A股的股權風險溢價仍處於歷史中樞上方,配置性價比仍高。」平安基金稱,展望第四季,貨幣寬鬆基調延續,分母端獲持續呵護,海外重返降息通道也有望釋放大陸國內進一步寬鬆的潛力;分子端靜待政策提振需求,資產定價基本盤預計依舊穩固,A股預計延續震盪格局,但震盪中樞有望在政策呵護中逐級上移。
在資產類別研判上,安聯基金認爲,中國市場正受益於人工智慧及相關領域的領導地位,房地產板塊亦明顯改善。
放眼全球市場,安聯基金稱,雖然今年剩餘時間可能仍充滿挑戰,但不太可能比這更糟。除非出現重大利空消息,否則市場很難真正轉入全面的避險模式。但隨着全球經濟進入更加脆弱的階段,投資者應保持靈活的投資組合配置,並考慮納入波動率指數敞口,實現主動管理、沈着應對。
科技成長、內需、反內卷等方向值得關注
行業配置方面,路博邁基金表示,9月美國聯準會降息窗口打開之後,全球製造業景氣回升的前景將更加明朗。投資主線有望出現從經營現金流驅動的AI投資,向信貸驅動的傳統制造業投資切換。
「美國聯準會可能的降息有望強化弱美元環境,這對原本就持續強勢的資源品產生新一輪催化。」同時,路博邁基金稱,需關注出口韌性提升行業,製造業龍頭「出海」佈局機會值得聚焦。電力設備、機械、汽車領域龍頭已基本實現與地產週期脫鉤,還能夠參與新興科技賽道。此外,科技成長仍爲中長期主線。
路博邁基金認爲,美國降息落地後,A股盈利預期有望在第四季或2026年修復。內需相關領域也將出現機會,配合對消費政策的積極預期,可能輪動到低位的消費和地產。
結構上,鵬華基金分析道,不同行業板塊盈利週期分化顯著,景氣高位的主要是出口鏈、有色、非銀,加速上行的主要是科技、創新藥鏈、部分漲價品種,底部拐點的大多爲中游週期品、傳統制造,還在下行趨勢的主要是地產、消費、煤炭石油等。
對於科技板塊,鵬華基金則認爲,對比歷史,科技行情整體還未到過熱階段,行業估值分化、頭部公司買入集中度等指標距離歷史高點仍有空間;需要關注的是科技板塊內部局部擁擠度過高的問題,從平衡組合收益與波動的角度,在交易層面可以關注漲幅相對滯後且基本面有積極變化的方向。
平安基金表示,政策穩增長相繼發力和以DeepSeek爲代表的國產技術賦能兩大敘事方向有望推動分子端的盈利改善。目前,盈利改善待驗證,可優先佈局產業景氣方向。
當前階段,平安基金認爲,確定性更多集中在產業景氣度的持續驗證中,宜優先佈局行業景氣持續驗證的科技成長方向。中期維度看,需求穩增長與供給反內卷的敘事有望驅動新一輪盈利週期改善,但目前仍受限於產能收縮和需求擴張的節奏,依舊需要等待政策與產業端的更多驗證。
平安基金建議,重點關注AI產業鏈、人形機器人、創新藥、固態電池與儲能、反內卷。
鵬揚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助理戴傑表示,隨着政策部門有望在第四季進一步採取措施提振經濟增長,疊加場外增量資金和前期浮盈較大的投資者尋找穩健的投資方向,市場可能由偏成長風格轉向偏價值風格,從偏重長期成長空間的科技主題投資轉向偏重階段性基本面邊際改善的消費與地產等傳統行業。此外,當前國家正大力倡導以服務消費作爲擴大內需的抓手,相關投資機會也值得關注。
戴傑進一步指出,當前房地產板塊的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估值大幅「破淨」現象普遍,充分反映了市場對行業及房價的預期。未來投資機會將可能集中於兩類公司:一是經營穩健、土儲充足且優質的龍頭房企;二是成功向物業、商業運營等模式轉型、能獲得持續現金流的公司,後者有望迎來估值重構的長期機遇。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尚未實現景氣反轉的情況下,行業的投資機會也更側重於優質房企的個股機會,而非板塊全局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