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2年跌70%,通威股份發生了什麼,後市會怎麼走?
股價2年跌70%,通威股份發生了什麼,後市會怎麼走?講到通威股份,我只能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它股價的波動,曾經2年漲10倍,堪稱A股“最靚的仔”!但沒想到好景不長,轉眼就跌去70%,讓人唏噓。
那,這隻光伏龍頭通威股份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爲什麼短短几年的時間,就這麼隕落,被投資者拋棄了呢?我認爲這三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點,行業寒冬下業績承壓,股價下跌是最真實的反應。
2024年,光伏行業面臨供需失衡、價格競爭加劇的嚴峻挑戰。通威股份作爲全球硅料和電池片雙龍頭,前三季度營收682.72億元,同比-38.7%,歸母淨利潤虧損39.73億元,同比-124.4%。第四季度虧損進一步擴大,全年預計虧損70-75億元,主要受多晶硅價格跌至歷史低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34億元等因素影響。
第二點,投的越多,虧的越多。
通威多晶硅的產能全球領先,這一點大家都知道,2024年底達90萬噸,規劃總產能超130萬噸。電池片出貨連續七年全球第一,2024年N型TNC電池佔比超80%,產能突破100GW。但是,產能的擴大,2024年並沒有給通威帶來良好的收益,反而是一虧再虧。
雖然,通威在各產品的成本控制已經十分優秀,優於行業。但,2024年硅料價格暴跌40%,縱使多晶硅的生產成本約4萬元/噸,可市場價跌至3.9萬/噸。市場價都跌穿了成本價。
第三點,市場拐點就是通威等待的第一大利好!所有的研報,給出通威近些年股價大跌的根本原因,共同的一點就是:市場供需失衡,供給大於需求,造成產品市場價格暴跌,致使企業虧損。
從研報的情況看,普遍給出了行業拐點將至的觀點,2025年有望迎來盈利修復。甚至爲了拯救行業,協會引導自律,呼籲組件價格不低於0.68元/W成本線,政策方面提高新建產能能耗標準,限制新進產能,出口退稅率從13%下調至9%,政策組合拳遏制低價傾銷,倒逼落後產能退出。
機構對2025年及以後,還是保持着樂觀態度。民生證券預計2025年歸母淨利潤43.27億元,華安證券、國開證券分別給出42億、33.5億元盈利預測。驅動因素包括:硅料價格修復至4.8萬元/噸;N型電池溢價提升,市佔率擴大;組件海外渠道放量。東吳證券雖下調2024年預測,但仍看好2025年同比149%增長。
至於後市會怎麼走,我認爲通威最大的問題是行業問題,供需問題,在市場價格暴跌的場景下逆流而上,大幅擴產,造成企業大幅虧損,業績驟降。當然了,如果2025年光伏行業供需關係有所恢復,那通威也將是最大受益者,股價自當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