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1-2月進出口放緩 官員:對東協、美國進出口保持增長

陸1-2月進出口放緩,中國大陸官員:對東協、美國進出口保持增長。(人民日報)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1-2月,進出口同比增速較去年12月放緩。如何解讀這些數據?美國對中國施加新關稅,可能對中國出口造成多大影響?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對東協、美國的進出口保持了增長;從出口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出口增勢較好。綠色貿易、數位貿易等外貿新增長點不斷涌現,未來將支撐中國外貿發展。

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緩慢、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加碼,全球經貿增長面臨挑戰增多。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受工作日減少的不可比因素影響,中國貨物進出口小幅下降,但是剔除不可比因素,中國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

付凌暉表示,前2個月,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2%,根據海關測算,剔除不可比因素,進出口是增長1.7%。其中,出口繼續保持增長,機電等重點產品出口增勢較好,顯示出在複雜嚴峻國際環境下,中國產品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外貿韌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對東協、美國的進出口保持了增長。近年來,隨着RCEP協定的深入實施,中國和東協國家的貿易保持較好態勢。從今年情況來看,中國和東協貿易持續增長,前兩個月,中國和東協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儘管面臨關稅提高等制約因素,中美貿易互補性強的特點繼續顯現,貨物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前兩個月,中國與美國的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5%。

二是從貿易經營主體來看,民營企業進出口繼續增長。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成爲促進外貿增長的主力軍。從今年情況看,民營企業面對國際市場的複雜變化,積極應對調整,主動開拓外貿新領域,效果也在顯現。前兩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2%,好於整體外貿情況。

三是從出口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出口增勢較好。隨着中國產業升級發展,機電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積體電路、汽車等產品出口持續增長。前兩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5.4%。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出口額增長11.7%、積體電路出口額增長13.2%、汽車出口額增長3.7%。

付凌暉表示,從未來發展看,中國外貿規模大、基礎穩,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多元穩定的經貿關係不斷擴展,已經成爲150多個國家主要貿易伙伴,外貿發展空間廣闊。同時,中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中國製造」愈發得到世界認可,外貿企業踊躍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合作,綠色貿易、數字貿易等外貿新增長點不斷涌現,將支撐中國外貿發展。

付凌暉表示,下階段,儘管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但國際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不會改變,中國產業體系完備、創新能力逐步提升,外貿穩健發展有基礎有條件,這也會爲全球經貿發展創造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