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南韓8月出口放緩 對美大減、對臺大增

南韓8月整體出口爲年增1.3%,達到584億美元,但低於路透調查經濟學家預測的成長3.0%。

此爲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年增成長,但是低於7月的年增5.8%,也是近3個月最弱的成長率。此前由於人工智慧熱潮,晶片銷售旺盛,帶動了出口增加。

南韓在7月下旬與川普總統達成貿易協定,美國對南韓的進口關稅設定在15%,與日本和歐盟平起平坐。該關稅於8月7日生效,低於威脅的25%,但高於已實施的10%基準關稅。

受到汽車、機械和鋼鐵等出口的拖累,對美出口減少12.0%,爲2020年5月以來最大降幅。但是目前免徵關稅的半導體和無線通訊設備的出口有所成長。

iM證券經濟學家Park Sang-hyun說,由於關稅生效前的「搶先進口」影響,8月的降幅更大。

Park說,儘管美國出口繼續出現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速度不太可能進一步惡化。Park補充說,15%的關稅不會使得韓國產品相較於競爭對手處於巨大劣勢。

在數據發佈後,韓國工業部Kim Jung-kwan表示,政府將於9月初推出政策措施,以協助受到關稅打擊的出口商,例如刺激內需、實現市場多元化,並提高競爭力。

韓國央行在上週警告,即使在簽訂貿易協定之後,美國加徵關稅將對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主要是與競爭對手相比,南韓關稅升幅更大,對特定產品的影響也更多。

在8月份,南韓對中國的出口也下降了2.9%,但是對東南亞的出口增加了11.9%。受晶片需求強勁影響,南韓對臺灣的出口激增了39.3%。

8月半導體出口成長27.1%,汽車和船舶出口分別成長8.6%和11.8%。然而由於價格下跌,石油和石化產品出口分別下降4.7%和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