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前二月外貿 出口增進口減 李強持續穩外貿,堅持開放不動搖

受基數走高及美國加徵關稅等因素影響,大陸2025年1~2月的進出口表現轉弱。圖/新華社

近一年大陸進出口變化

受基數走高及美國加徵關稅等因素影響,大陸2025年1~2月的進出口表現轉弱。大陸海關總署7日公佈,以美元計價,1月至2月出口年增2.3%,遜於市場預期的5%及2024年12月的10.7%;進口則年減8.4%,不僅遠低於預期的1%增長,更創下逾1年半最大跌幅。期間內,貿易順差爲1,705.2億美元。

今年前兩個月,以人民幣計價,大陸出口機電產品2.33兆元,年增5.4%,佔出口總值的60%。大陸主要商品進口漲跌互現。積體電路、大豆、煤及褐煤進口量,分別增長6.3%、4.4%、2.1%,而成品油進口量年減16.2%至634.3萬噸。

今年前兩個月,東協是大陸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三位分別是歐盟與美國。兩岸貿易方面,以美元計,大陸對臺灣出口年增8.4%,進口年增8.9%。

2025年初中美展開新一波貿易戰,美國宣佈對大陸商品額外徵收10%關稅,大陸則對美國農產品徵收10%至15%報復性關稅。花旗預期,中美或許能在今年下半年達成新的經貿協議。該行指出,美國存在通膨隱憂,也需要考量大陸報復的成本,一旦雙方找到接觸的途徑,可能會比預期更早達成協議。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曾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5年要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分析,大陸1月至2月出口增幅顯著放緩,主因可能是企業趕在美國實施新關稅措施前,向美國等地出口商品的行動接近尾聲。歐美等國家持續對大陸實施貿易限制,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一再提高對大陸的關稅,並聯同其他國家向大陸加徵關稅,可能對大陸出口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因素。

溫嘉煒預期,2025年大陸出口增長可能維持低個位數,而進口在大陸政府承諾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內需下,可望逐步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