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新羅:司法服務“及時雨”,爲羣衆幸福“增底色”
一筆15萬元的“福農貸”逾期,在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的幫助下,漁業養殖戶廖某不僅資產未被凍結、生產未受限制,還獲得了18個月的還款緩衝時間,直接挽回經濟損失30餘萬元。近日,廖某的“魚塘重生記”成功出圈,贏得不少市民點贊。
司法協同“急救包”,讓魚塘重生“出圈”,這是閩西惠農金融司法服務機制的生動實踐與縮影。近年來,新羅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新羅法院)依託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不斷強化司法服務“三農”意識,創新構建“金色司法+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實現司法與金融深度融合,爲涉農金融糾紛提供全週期司法保障。
司法不僅是裁判者,更是生產力“守護者”。2025年以來,新羅法院已高效化解涉農金融糾紛327件,爲農戶減免息費超460萬元,社會反響良好。
司法服務零距離 下沉一線察民情
據介紹,涉農金融貸款具有貸款用途鮮明、金額較小、時效性強等特點,爲此,新羅法院主動對接轄區內金融機構,建立配套惠農金融司法服務機制,針對“福農貸”“益林貸”等金融產品,定製個性化、零距離的普惠司法服務套餐,形成高效解紛網絡,築牢法治屏障。
爲將工作向前延伸,新羅法院聯合龍巖市普惠金融司法協同中心深入推進“一村(居)一法官”機制,依託村居法官工作室,聯合開展涉農金融糾紛前端預警,通過線上線下雙向循環聯動,達到普法宣傳、解紛調處、風險預警三維聯動效果,爲農村金融環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速解糾紛促振興 惠農減負惠民生
新羅法院將效率作爲提升服務質效的關鍵抓手,推進涉農金融糾紛快速化解。通過構建“法銀合作”機制,以龍巖農商銀行爲試點銀行,簽訂《建立小額金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備忘錄》,該機制已在轄區14家銀行分支機構逐步鋪開。
針對農林戶經營者因資金週轉困難引發的金融糾紛,新羅法院開啓“小額快處”綠色通道,簡化小額金融糾紛辦理流程,提供定製化解方案,爲普惠產品用戶給予適當寬展期限,減免貸款的罰息、違約金等額外負擔,有效降低涉農經濟主體的融資成本。
同時,創新“信用修復+產業幫扶”模式,迄今已幫忙協調183家誠信經營主體給予貸款利率優惠,推動涉農金融案件調解成功率上升18%。例如,竹農袁某因毛竹滯銷逾期8萬元貸款,經協同中心調解獲3年展期,免除罰息1.2萬元,其經營的竹製品加工廠新增就業崗位6個,年產值也實現新突破。
護航鄉村新發展 長情陪伴聚民心
新羅法院組建“法官+特邀調解員”調解團隊,培育41名“法律明白人”,不定期召開工作交流座談,深入分析涉農金融糾紛問題、交流工作經驗,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涉農金融糾紛調處一體化機制,聯動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金融監管+司法建議疊加等模式,向金融機構發佈風險預警報告,強化風險防控意識。
2024年,初涉果林種植的黃先生因林貸糾紛與協同中心調解員“結緣”,在調解員的耐心調解與專業指導下,黃先生不僅成功解決了林貸糾紛,還逐步建立起對協同中心的信任。此後,每當遇到法律上的困惑,他總會第一時間向協同中心求助。
從袁某的竹廠到黃先生的果林,從調解室的茶桌到田間地頭的“惠農e站”,這些帶着泥土味的法治故事在閩西的青山綠水間續寫新篇。(劉璐 曹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