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寄語:科創板改革顯著提升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2025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六週年。
作爲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和科技創新的核心樞紐,科創板六年來持續推動制度創新與產業升級,成爲全球矚目的“硬科技”企業聚集地。
遙想科創板開市之初,2019年7月22日,25家首批科創板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標誌着科創板的正式啓動。六年來,科創板砥礪前行,持續發展壯大。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589家。
值此科創板開市六週年之際,21世紀經濟報道特別邀請了10位科創板龍頭企業高管,共話科創板,寄語新未來。
海光信息(688041.SH)總經理 沙超羣
正逢科創板開市6週年,海光信息也即將上市滿3年。科創板爲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高效的資本市場環境,得益於科創板豐沃的投融資土壤以及政策工具箱,海光信息近年來不斷在公司治理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經營能力上取得顯著進展。
海光信息始終聚焦高端處理器業務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已獨立實現多代通用處理器CPU和人工智能加速器DCU的自研及商用。基於卓越性能、主流生態、安全可靠、自主迭代等產品優勢,海光芯片已廣泛應用於雲計算、大數據處理、AI等商業場景。從市場化運營成果來看,海光芯片已佔據國內高端計算、智能計算市場頭部份額,在政府、能源、金融等關鍵行業,以及數據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礎設施中大量應用。不僅有效緩解了國產高端算力需求壓力,也成爲千行百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計算引擎。
海光在芯片市場取得的長足發展,離不開科創板平臺的長期賦能。尤其隨着“科八條”、“1+6”等改革舉措落地,監管政策正向激勵持續強化,爲科技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技術協同創新以及加速產業整合,提供了有效指引和制度保障。作爲科創板改革的受益者,我們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普惠實用的政策工具支持,也衷心期望科創板“硬科技底色”歷久彌新,爲中國科技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百利天恆(688506.SH)董事長 朱義
自從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已走過六個年頭。作爲註冊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創板改革進一步加大了對於優質未盈利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與支持力度。
百利天恆在尚未盈利階段即實現上市,得益於制度突破,爲我們聚焦腫瘤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研發、推動和跨國藥企的國際化合作提供了關鍵支撐。此外,公司也正在積極響應“科八條”政策,作爲“輕資產、高研發投入”創新藥企業,我們於今年啓動了A股定增,目前已獲得上交所審覈通過,提交了註冊。擬募集資金計劃全部用於創新藥研發項目,以保障包括核心產品iza-bren(BL-B01D1)在內的全球領先的創新藥管線在國際市場的研發進程,拓展自身在研產品佈局的深度和廣度,爲實現更多產品的商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我們也期待科創板改革能進一步優化未盈利企業的持續監管機制,豐富多樣化的再融資工具,強化對長期研發型企業的估值引導,提升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耐心與韌性,助力更多像百利天恆這樣誕生於中國的創新藥企業在全球創新藥領域實現引領地位!
拓荊科技(688072.SH)董事長 呂光泉
科創板開市六週年,是中國資本市場支持硬科技企業的重要里程碑。對拓荊科技而言,登陸科創板是公司發展的“加速器”。
上市前,我們作爲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領域的開拓者,面臨研發投入大、資金需求緊張的挑戰;上市後,藉助科創板平臺與資本市場支持,公司突破了發展瓶頸,駛入成長快車道,上市首年就實現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上市三年以來,我們將首發上市募集資金精準投向研發和產能建設,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PECVD、ALD、Gapfilll等核心產品上實現技術迭代和性能躍升,量產規模持續擴大,在先進存儲、邏輯等多領域實現廣泛應用,進而助力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快速發展。
科創板作爲改革“試驗田”,意義重大。設立科創板成長層、重啓第五套上市標準等政策,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助力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產品商業化,使資本市場更好適應科技型企業盈利週期長、研發投入大的特點。期待未來科創板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對科技企業的估值定價機制,拓寬長期資金入市渠道,讓真正的硬科技企業獲得更精準的資本支持;吸引更多優質科技企業上市,加速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從改革“試驗田”成長爲發展“示範田”。
中控技術(688777.SH)董事長、總裁 崔山
科創板上市對公司而言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上市以來,公司深切感受到資本市場賦能科技創新的動力。
上市後,公司獲得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爲技術研發和前沿探索注入了源頭活水。公司得以在AI、機器人等領域持續投入,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研發,鞏固了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同時,爲契合科創板的規範要求,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顯著提升,這爲長期健康發展築牢了根基。更重要的是,科創板爲公司提供了展示創新實力的舞臺,贏得了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也助力公司加快了國際化步伐,在海外市場與全球領先企業展開競爭與合作。與此同時,在人才方面,藉助更具競爭力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吸引和留住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爲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如今,公司在化工、石化等關鍵行業的市場份額穩步擴大,“用AI推動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使命願景也更加清晰,形成了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
回望科創板六週年,它作爲改革“試驗田”的價值有目共睹。展望未來,期待科創板能持續優化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在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更精準的賦能,進一步暢通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助力更多企業實現技術突破。相信隨着改革的深入,科創板將培育出更多引領全球的科技創新企業,推動中國製造業向更高質量發展邁進。
澤璟製藥(688266.SH)董事長、總經理 盛澤林
7月22日,科創板將迎來開市6週年,非常值得期待和祝賀!澤璟製藥作爲科創板首家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創新型企業,於2020年1月23日登陸科創板,5年多來,公司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
上市後,公司的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充分引進優秀人才,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科創板諸多創新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資金,加快推進公司新藥項目的研發,全面佈局新藥產業化、商業化銷售和國際化合作等領域,已經成功實現3個新藥產品獲批上市銷售,惠及廣大患者,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同時,公司注重未來規劃和發展,建立了豐富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後續產品管線,新藥研發成果多次登上國際學術舞臺,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科創板作爲資本市場改革“實驗田”,承載着我國資本市場探索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路徑的重要責任,近期設置科創板成長層、重啓第五套上市標準、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等科創板“1+6”改革細則的出爐更是爲這一責任的實現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們期待未來科創板能夠繼續深化改革,支持更多優秀的科技型企業成長和發展,爲我國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和輝光電(688538.SH)董事長 傅文彪
科創板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組合拳”,標誌着其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力度再升級。這些關鍵舉措直指科技創新企業的核心痛點與成長規律,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適配性和支持效能。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精準錨定了一批技術壁壘高、發展潛力巨大但尚未達到盈利門檻的“明日之星”。爲這類高研發投入、高成長性的硬科技企業開闢了專屬的資本通道,助其跨越“死亡谷”,加速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進程。圍繞增強優質科技型企業的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推出了6項改革舉措,它打破了傳統盈利指標的束縛,將價值判斷的核心聚焦於技術先進性和未來市場空間,爲更多處於關鍵研發或早期商業化階段、代表國家戰略方向的創新企業打開了登陸資本市場的大門,實現了“卡脖子”技術領域與資本活水的精準滴灌。
這些改革,共同構建了更完善、更高效的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體系。科創板爲中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堅實的資本支撐。
翱捷科技(688220.SH)董事長 戴保家
我們對證監會新出臺“1+6”政策措施表示熱烈歡迎與深度認同。尤其是 “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 的政策導向,以及“設置科創成長層”、“重啓第五套上市標準”等舉措,既爲成熟企業搭建了價值釋放的高效通道,也爲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新型企業釋放了積極信號:資本市場在向“重長期價值”轉型。對半導體、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需持續投入研發的硬科技企業而言,意味着將獲得兩大關鍵支持:一是融資環境的包容性提升,研發投入與商業回報的時間差得以被合理包容;二是估值邏輯的重塑,技術成熟度、市場發展潛力等長期價值指標將獲得更充分的市場認可。
我們認爲,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將加速高科技行業的創新與成果轉化,切實助力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奧比中光(688322.SH)董事長、總經理 黃源浩
自2024年起,中國證監會錨定服務實體經濟和賦能科技創新的核心使命,陸續推出“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等政策文件,着力構建更具活力與韌性的科創支持生態體系。
面對科創板企業普遍保持高強度創新研發投入的發展現狀,中國證監會本次新推出的“1+6”政策組合拳亮點頻出。其中,將第五套上市標準創新性拓展至人工智能領域,開創性設置科創成長層等舉措,從制度根基上爲處於研發攻堅階段、尚未實現盈利的科創企業,搭建起更爲順暢高效的融資通道。
回顧公司發展歷程,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狀態成功登陸科創板,到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扭虧爲盈的關鍵跨越,如今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營收利潤穩步增長,公司的每一步成長都深深植根於資本市場日益包容的融資環境,也得益於各項改革舉措的紮實落地。
我們堅信,在制度創新和監管指引的雙重驅動下,科創板創新驅動發展的生態閉環,必將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順利注入新質生產力貢獻重要力量。
信科移動(688387.SH)董事長 孫曉南
本次科創板深化改革的系列舉措,特別是設立“科創成長層”與優化重啓第五套上市標準,精準呼應了科技創新企業的核心訴求與成長規律,我們深感振奮並全力擁護。
科創成長層的設置,實質是爲核心技術攻關期或產業化初期的優質企業鋪設了一條“韌性賽道”,肯定了那些雖短期未盈利,卻擁有核心關鍵技術、清晰成長路徑的“潛力股”,讓資本有更多耐心伴隨企業穿越創新週期。第五套標準的重啓,則充分體現了政策對“硬科技”核心指標的重視——技術突破性、產業引領性將成爲衡量企業價值的關鍵維度。這些改革直擊科創企業融資痛點,讓市場更理性地評估技術積累與長期潛力,而非短期盈利。信科移動深耕空天地一體化移動通信技術創新,深切體會到研發投入與產業化落地之間的時間差需要資本市場的耐心與智慧。
我們堅信,在更具包容性的制度環境下,科創板將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雲天勵飛(688343.SH)董事長 陳寧
我們對於證監會在持續抓好“科創板八條”落地實施的基礎上新出臺的“1+6”政策措施表示高度認同,尤其是“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等改革措施將進一步聚焦“硬核”科技企業,爲科技創新主體開闢了專屬通道:一方面允許技術有較大突破、研發投入大、暫未盈利的企業上市,如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另一方面優化再融資流程,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核心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助力企業突破“研發投入高、盈利週期長”的瓶頸。
我們認爲,“1+6”政策出臺不僅爲投資者提供分享科技紅利的窗口,更將引導資本流向國家戰略需求領域,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實現“政策賦能與技術優勢的雙向奔赴”,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根基。雲天勵飛也將繼續加大在算力AI推理芯片的研發投入,引領中國AI推理芯片生態建設,迎接大模型雲端推理服務、AI智能硬件和機器人等產業爆發。我們相信科創板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賦能硬科技企業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