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諒7月5日預言引恐慌 律師曝未成真「想求償很難」原因

日本東京Village Vanguard書店一名工作人員將漫畫家龍樹諒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放到書架上,攝於6月30日。路透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暗示,日本將在5日發生大地震,這個「傳聞」透過網路迅速在全球擴散,引發觀光客恐慌,旅遊業熱潮下降。針對當天若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受害業者是否可以求償的問題,有日本律師表示「不太可能成立」。

龍樹諒據稱曾在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精準預測311大地震,被認爲是「預言成真」而引發話題,2021年此書以完全版形式再度出版,並加入日本今年7月將發生大災難的全新「預言」。儘管7月5日只是龍樹諒做這個夢的日期,她後來也做出澄清,還強調「夢見的日期並不等於發生事情的日子」。

儘管這個傳聞最初只是作爲一種「靈異」話題而被部分人當作娛樂,卻透過網路開始對全球產生影響,甚至獲得電視節目等主流媒體報導。「弁護士JP」網站3日刊文指出,若在所謂的X日、即7月5日,乃至整個7月期間都未發生任何事情,因這項一傳聞導致心理焦慮或產生旅遊等經濟損失的人們,是否可以向預言者、傳播者或擴散者提出慰撫金或損害賠償請求?

處理民事案件經驗豐富的律師三木悠希裕指出,單純因傳聞或預言未實現而要求負起損害賠償責任「不太可能成立」。

根據三木律師的說明,預言或占卜一般被視爲個人思想與表現,理應受到尊重。而且正如俗語「靈驗也好,不靈驗也罷」,大家普遍知道這類資訊可能不準。他說:「因此,即使預言未應驗,通常也不構成違法,且難以證明與損害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所以基本無法提出賠償請求。」

不過,若有人藉此騷動進行勸誘等行爲,就有可能構成不法行爲。三木律師指出,如果有人以靈感名義進行預言,煽動可能危及生命、健康或財產的恐懼,或是利用他人不安情緒進行勸誘、索取捐款或要求籤約等行爲,就可能違反日本的《防止不當勸誘捐款法》。

三木律師也說,若遇此勸誘並付費,當事人可依該法或《消費者契約法》主張撤銷意思表示並請求返還,建議向有關單位或律師諮詢。

三木律師強調,這類傳聞應僅視爲靈異娛樂,不應太過入迷。他表示,不要太過執着,能夠以「沒中真是太好了」的心態看待預言落空,纔是與這類傳聞保持適當距離的方式,「或者,也可以當作提醒自己做好防災準備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