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地震預言」逼近引恐慌 日臺專家直播拆解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近期社羣媒體上流傳大量有關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地震預言的訊息,引發部分民衆焦慮與不安。南投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因此於6月28日舉辦「『預』備起.防災GO市集」活動,並邀請臺日專家跨國連線對談與直播,期望協助大衆理性看待地震相關訊息,建立正確的地震科學認知與防災準備能力。

▲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辦理臺日專家跨國連線對談活動,拆解地震預言迷思。(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下同)

當天活動由「行動防災物資車」揭開序幕,這輛由NCDR(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的「行動零售車FamiMobi」,從鳳凰谷鳥園駛抵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作爲其第二站。該車不僅具備高度機動性,還整合避難指南與家庭防災備品,展現災時快速應變的行動力,也體現災防科技中心與民間業者的跨域整合應用。

「"預"備起.防災GO市集」結合戶外防災市集與室內科教攤位,現場超過18組攤位參與,不僅有各類防災小遊戲、生活備品、行動餐車,還包括智慧防災科技互動、CPR與AED實作教學、防災揹包準備體驗等,讓民衆在實際操作中強化防災知能,並提升全齡參與感與學習樂趣。

直播活動《地震.預言.啓示錄》由車籠埔館助理研究員鍾令和主持,邀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樑文宗博士、中央大學地科院教授吳祚任、日本JAMSTEC(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熊衎昕、NCDR災防資訊組長張子瑩、成功大學教授楊永年,以及科博館研究員蔣正興跨國連線對談。

專家們針對南海海槽活動、地震預測爭議與科技應變能力等面向,深入解析預言迷思,並強調在高風險環境中,實質的防災準備遠比虛構恐懼更爲重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徐典裕指出,目前科學尚無法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與地點,這也凸顯日常準備與教育的重要性。他說明,本次活動名稱中的「預」既代表「預言」亦象徵「預備」,期望透過活動引導公衆擺脫預言焦慮,轉而聚焦於實際可行的防災行動,專家對談內容現於該館YouTube頻道播出。

此外,車籠埔園區先前推出以2001年桃芝颱風引發的木屐寮土石流爲主題的《水痕水佷》特展,透過見證訪談與真實影像喚起民衆對複合災害風險的認識。部分展件亦於當日捐贈予規劃協力者——木屐寮生態文化協會前理事長李振儀與在地延平國小,藉此延續災防教育推廣、提升在地防災能量,展現韌性城鄉與SDGs永續夥伴關係,強化政府、民間與教育端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