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川縣龍安村:同心築夢邊疆 共繪團結新篇
近年來,隴川縣隴把鎮龍安村帶領各族羣衆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邊境守護的全過程,在邊境線上打造出富邊、穩邊、守邊、幸福的民族團結示範樣板。
黨建領航聚合力,築牢團結進步“主心骨”
龍安村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抓手,構建起“黨總支—黨支部—黨員”三級聯動體系,讓86名黨員成爲凝聚各族羣衆的“紅色紐帶”。通過實施人才分類儲備機制,選派大學生、駐組第一書記充實隊伍,顯著增強黨組織戰鬥力。省、州檢察院掛聯幫扶期間,3名優秀幹部和2名選調生駐村指導,推動“三會一課”與“火塘會”“紅色觀影”“10聯戶網格評比”深度融合。
同時,每月一次的“火塘會”上,掛鉤領導、鄉賢能人圍爐而坐,宣講政策、共話發展;紅色電影展映活動將愛國主義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送到羣衆身邊;網格評比通過正向激勵,引導各族羣衆共同踐行文明新風。
產業賦能促發展,繪就共同富裕“新圖景”
龍安村打破“老三樣”單一產業格局,通過“黨組織+企業+農戶”模式,構建起多元富民產業體系。黨員帶頭試種砂糖橘、生薑、蠶桑等特色作物,帶動全村發展2800畝甘蔗、800畝蠶桑等產業,形成“一村多品”格局。
在鮮食玉米廠項目落地過程中,黨員幹部用“板凳會”“夜話會”傾聽羣衆訴求,實現1000畝土地流轉“零糾紛”。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隴川愛尚旅遊等多家企業入駐,歡樂水世界開業迎客、土磚文化驛棧即將落成,累計帶動200餘名各族羣衆就業。
邊境旅遊的火熱發展,不僅讓村民端穩“致富碗”,更成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課堂。
生態宜居煥新顏,共築和諧美麗“幸福家”
龍安村以“千萬工程”爲指引,將生態保護與民族團結深度融合。通過制定《龍安示範村修建性詳細規劃》,發動各族羣衆參與“四微五化”工程,建成微庭院、微菜園50餘個,打造“步步見綠、戶戶有景”的邊境村寨。
同時,將生態保護寫入村規民約,林長、河長制責任到人,各族羣衆攜手守護青山綠水。每月1日、15日的環境衛生整治日,“美麗庭院”“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激發羣衆共建共享熱情。
固邊守土擔使命,織密邊境治理“安全網”
在祖國西南邊陲,龍安村各族羣衆將“國土在我腳下,責任在我心中”融入血脈。
通過創新“三級包保”“雙向掛聯”機制,組建“龍安義警”、禁毒聯防隊等羣防力量,實現“放牛也在放哨,種田也在站崗”。
依託邊境守望亭、民族團結進步廣場,常態化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將守邊固防與民族團結教育有機結合。
龍安村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等稱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邊疆實踐。
從基層黨建到產業振興,從生態宜居到邊境穩固,龍安村的每一步發展都鐫刻着民族團結的印記。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高燕 通訊員 高祖江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