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兩岸應攜手應對關稅挑戰
第28屆京臺科技論壇19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右二)在致詞時指出,在美國關稅戰與全球供應鏈重整的挑戰下,臺商在大陸經營正面臨嚴峻考驗。(藍孝威攝)
第28屆京臺科技論壇19日上午在北京開幕,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劉兆玄在致詞時呼籲,兩岸應攜手應對美國關稅挑戰,把握大陸「十五五」規畫中新興產業的合作機遇。大陸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談到19日晚間舉行的中美元首通話,他指出這是關稅戰開打以來的樂觀訊號,也呼籲兩岸應建立共同市場應對挑戰。
劉兆玄指出,近年來國際經濟的形勢和地緣政治產生劇烈變動,國際貿易投資活動受到嚴重干擾,全球產業鏈被迫重新整合。臺商在大陸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跟困境。他舉統計數據爲例,臺灣對大陸投資比重自2010年的83.4%跌至2024年的8.13%,出口佔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31.7%,這個下降趨勢反映國際供應鏈的快速轉移與產業分工的重整。
劉兆玄直言,臺商目前的經營環境受到雙重壓力:一方面是美國單邊貿易保護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全球供應鏈快速轉移,「臺灣的產業長期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現在陷入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困境,也急需要思考如何化險突圍。」
不過,他也指出,北京等大陸城市在人工智慧、5G和6G通訊、新能源汽車、環保科技等新興領域已取得突破性發展,而臺灣企業在數據中心、智慧製造、綠色低碳等產業仍具優勢。「雙方完全可以攜手合作,發揮互補優勢,開創新的合作契機。」
展望未來,劉兆玄提到:「大陸即將推出的十五五計劃,兩岸企業家峰會將密切關注,「積極協助產業展開合作,把握新一輪產業佈局的機會。」他點出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數位經濟、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是兩岸當前合作重點,呼籲以更開闊思維,採取創新突破的做法,加速新興產業合作。
談及中美元首通話,丁鯤華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效果有限,大陸出口雖有下降,但「美國施壓到現在也沒有達到效果」。他強調:「如果再下去一定是兩面脫鉤,所以美國這次如果能夠跟大陸妥協的話,我覺得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兩岸合作共同面對美國的關稅戰,丁鯤華指出,若大陸能在「十五五」計劃中納入「兩岸共同市場」理念,不僅能深化合作,也能爲臺灣產業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