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殺入酒旅行業,攪局還是破局?

當京東在外賣戰場與美團打得火熱時,劉強東正悄然將戰略觸角伸向高利潤的酒旅行業。

近期,京東以3倍薪資從攜程、美團等平臺大規模挖角酒旅人才,並推出 "零捆綁、透明價"+ 補貼組合拳,直指OTA行業盈利核心。

這場由劉強東親自操盤的戰役,究竟是電商巨頭的又一次閃電突襲,還是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佈局?

3倍薪資挖角  “殺入”酒旅

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3月起,京東在線上招聘平臺發佈了多個“酒旅”相關招聘信息。近期,更有消息稱,京東正以3倍薪資從攜程、美團、飛豬、同程等平臺大規模“挖角”酒旅人才。

除了“挖人”,“補貼”是京東加碼酒旅業務的另一舉措。

目前,京東APP首頁“京東旅行”入口選項包含機票、酒店、門票、火車票、旅遊度假等類目。進入“京東旅行”界面後,用戶還能獲得145元的新客禮包,其分爲“199-25元”的機票紅包和“499-50元”“399-40元”“199-20元”“99-10元”的四檔酒店紅包。京東酒旅和外賣也有聯動,預訂酒店能獲得10元外賣券優惠。

尤其是,機票查詢按鈕顯示“機票查詢·無捆綁”字樣。此舉被視爲京東“閃擊”其他OTA平臺的一個信號。以往,客戶在其他OTA平臺訂票時,默認綁定各類保險等附加服務,容易出現額外付款情況。這被視爲行業痛點之一。

回頭來看,京東加碼酒旅並非新鮮事,只是一直未能引起外界重點關注。

早在2011年初,京東就正式上線了機票預訂業務,由此踏入旅遊領域。2014年,京東正式上線了“京東旅行”頻道。2015年京東以3.5億美元領投途牛,成爲後者第一大股東。2019年,京東上線京東旅行小程序及公衆號,2020年,京東與攜程合作,直接嫁接成熟的酒旅履約服務。今年年初,京東秒送更新時更是上新了酒店機票頻道,不斷完善和優化其酒旅業務板塊。

遺憾的是,京東酒旅業務此前並未激起太大水花。

京東“酒旅”如何破局

劉強東心心念唸的酒旅業務,是極具想象力的市場。

2024年,國內旅遊行業迎來了亮眼的復甦。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去年全國全年旅遊人次達到56.15億,同比增長14.8%,總收入高達5.75萬億元,增長17.1%。

酒旅業務確實也是賺錢的香餑餑。

以美團爲例,2022年Q1美團最後一次單獨披露到店酒旅業績,該板塊實現營收76億元,經營利潤率高達45.6%;再看攜程,今年第一季度,攜程淨營業收入約138億元,同比增長16%,歸母淨利潤約43億元。

然而酒旅行業競爭激烈,京東需要面臨來自攜程、美團等老牌OTA平臺和抖音、小紅書等社媒平臺的雙重壓力。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京東的現金流壓力正不斷加劇。

2025年一季報顯示,京東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下降26%,僅剩51.1億元,新業務經營虧損從6.7億元擴大到13.3億元,虧損率飆升至23.1%。而隨着京東佈局新業務的成本投入、平臺補貼等營銷費用的支出以及爲全職騎手、快遞小哥等一線員工社保、福利等成本的增加,京東的資金壓力並不小。

回頭來看,京東在酒旅業務還有很多功課需要補足,而當前國內OTA市場競爭激烈且產業鏈條較長,並不是一個靠“砸錢”就能拿下的生意。

對於京東而言,倘若真想在OTA業務領域嶄露頭角、殺出重圍,或許還需在商家招募以及用戶心智培育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

商家是平臺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招募更多優質商家,能夠豐富平臺的產品供給,提升用戶體驗;而用戶心智培育則關乎平臺的長期發展,只有讓更多用戶形成對平臺的信任和依賴,平臺才能建立起更堅固的護城河。

要知道,當國內OTA行業從野蠻生長階段步入精耕細作的新時期,打造一個多元共贏的平臺生態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而是關乎生存競爭的“必修課”。

各平臺唯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創新和優化,才能在競爭的下半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部分內容參考自:中國企業家雜誌、澎湃新聞、電商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