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稱霸下,棕櫚泉圖書館成實體媒體蓬勃發展的重要中心

今年是棕櫚泉圖書館首次開放50週年。從那以後,圖書館的藏書量及其在社區中的作用都有所擴大,這就有必要重新考慮圖書館的未來以及它的基礎設施。

圖書館作爲閱讀和借閱書籍場所的傳統角色並未改變;事實上,這一角色發展得正紅火。在2023 - 2024財政年度,圖書館的客流量增長了17%,發放的借書證數量多了19%。圖書館讀者借閱的實體書籍和媒體資料數量增加了6.5%。

然而,增長最多的是參加圖書館活動的人數。

這些活動的受歡迎程度是推動圖書館大規模翻新設計的動力之一。工作人員希望在未來幾個月的某個時候向該市提交施工文件,以便用加利福尼亞州立圖書館撥款計劃給的650萬美元,還有J號議案的配套資金來啓動翻新工程。

翻新計劃將使活動場地容量翻倍,並增設一個創客空間、好幾個靈活的房間,能當作藝術或者烹飪課的示範空間、私人自習室,同時把兒童閱覽區擴大。

圖書館舉辦的活動數量增加了19%,參加這些活動的人數增加了29%。

圖書館工作人員無需數據就能知道這些活動有多受歡迎,因爲活動一旦滿員,就是他們在門口把人往外攔。

“說實話,我們不得不縮減活動內容,因爲我們實在沒有足夠的空間,” 圖書館及公共服務經理朱莉·沃倫承認道。

她講述了過去的幾次活動,當時圖書館能讓進去的人少,被攔在外面的人多。

“我們辦了(美國 HGTV 電視臺的)《沙漠翻新記》的活動;我們可能不得不拒絕大約 200 人入場,因爲我們只能容納大約 100 人,” 她說。

該圖書館每年舉辦大約 300 場活動,遠遠不只是常見的讀書俱樂部和兒童閱讀活動。

2017年,圖書館給大家發了日食觀測眼鏡,讓大家能看日全食。眼鏡很快就發完了,當時隊伍都排到拉蒙街和日出街拐角那兒去了。有個特別受歡迎的音樂節目叫《沙漠音符》,被砍掉了,部分原因是這節目規模越來越大,場地裝不下了。

還有個受歡迎的活動,就是圖書館定期放電影,放的片子是圖書管理員斯科特·比根選的,他還管着圖書館裡好多電影呢,一共有21600多張DVD和2195張藍光碟。

跟圖書館爲了滿足需求拓展活動一樣,電影區也擴大了,增加了不少藍光碟、外國片和大片。

圖書館服務部主任珍妮·凱斯說:“DVD是我們這兒流通量最大的東西之一。”

這種需求說明這座城市和電影產業關係老深了,從圖書館借書也方便,而且館藏還特別豐富。

比根努力用心挑選影片,確保書架上擺滿了大片、外國電影、經典影片以及不同羣體制作的影片。

“這很重要,因爲我們希望每個人在這裡都能感受到被歡迎,並能在這些藏品中看到反映自己羣體的內容,”他說。這就是爲什麼任何來找女性導演、黑人導演、西班牙裔電影人、LGBTQ+電影人等作品看的人,都應該能在書架上找到一些東西。

凱斯表示,圖書館裡DVD的受歡迎程度與一種常見的說法相悖,即流媒體服務的興起打消了人們對實體媒體的興趣。

但這是有道理的。圖書館沒有付費門檻。沒有不斷上漲的月費將付不起的人拒之門外。圖書館也不會把你對電影的偏好數據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在圖書館瀏覽電影書架,可能會讓人想起在百視達(Blockbuster)店裡逛過道的情景,但不用擔心滯納金。這與在流媒體服務主頁上瀏覽看似無窮無盡的選項的體驗完全相反。

流媒體服務上的電影選擇好像無窮無盡,但實際上,它們提供的老電影和外國電影數量正在減少。

目前,網飛(Netflix)上能在線看的1970年以前的電影只有四部,其中兩部還是出自同一位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之手。

比根認爲,比根提到的影庫的影片種類比大多數流媒體服務都要豐富,尤其是在老電影和外國電影方面。他還通過關注獎項提名影片以及棕櫚泉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影片,及時瞭解新上映的電影。

“前幾天我去看了沃爾特·塞勒斯執導、費爾南達·托裡斯主演的電影《我仍在此處》,費爾南達·托裡斯剛剛拿了金球獎,”他說,“如果你想看他的另一部電影《中央車站》,就只能去買一張DVD碟片。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比根的選片基於他對電影的專業知識和熱愛,增添了流媒體服務算法所缺乏的人情味。

這種人文關懷在整個圖書館隨處可見。圖書館是社交、社區活動和學習的場所,也是訪客可以自在停留的地方。

“這是爲數不多你去了不用購買任何東西的免費場所之一,” 凱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