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媒體:從兩會看中國發展政策藍圖
來源:環球時報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3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2025年兩會制定經濟和創新戰略 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這份備受期待的政府工作報告,爲中國新一年的發展勾勒出了政策藍圖,包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以及實現經濟目標的策略。
全球政治經濟動盪與中國的持續增長。在動盪的全球環境下,中國的經濟增長仍是備受關注的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爲5%左右。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實現年度增長目標的良好記錄。儘管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再次提出“5%左右”的增長目標彰顯了中國的信心,也表明中國將爲國內需求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財政目標也印證了這一前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從去年的3.9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今年的4.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2.8%;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目標從1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30%。此外,財政赤字率從佔GDP的3%提高到了4%。這些調整表明今年中國將採取更爲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也注重長期債務的可持續性。
在關注國內經濟的同時,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始終如一。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有一部分闡述了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今年對出口企業的政策支持將會增加,具體措施包括拓展跨境電子商務和物流,以及加快海外倉建設。
此外,中國致力於通過保障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來支持外國投資,特別是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持續發展在這一戰略中起着關鍵作用。這些區域旨在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爲外國投資者提供擴大市場份額的寶貴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要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協定,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進程,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些舉措旨在加強多邊貿易體系,擴大中國的全球貿易網絡,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世界經濟所面臨的挑戰,比如保護主義擡頭導致全球供應鏈和經濟週期受到干擾。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國際市場出現波動,投資者信心搖擺不定,在此情況下,中國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保持了審慎樂觀的態度。
中國政府對本國的制度優勢、廣闊的市場、健全的工業體系以及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充滿信心。中國政府堅信,儘管全球形勢不斷變化,但這些因素將支撐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和增長。
科技仍是核心關注點。隨着中國通過財政和貿易政策鞏固經濟基礎,技術創新已成爲維持長期增長和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支柱。最近,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聲名大噪,成爲國際科技巨頭的有力競爭對手。該企業的進步凸顯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政府工作報告承諾要增強技術自立自強能力,並加快推進重大科技項目。中國將對科研機構進行改革,加強產學研合作,並賦予企業創新驅動力。此外,中國還承諾將提供政策支持,以加快技術進步的商業化進程。這些計劃標誌着中國在技術進步方面的戰略推進,旨在鞏固其作爲創新驅動型增長領導者的地位。(作者沙特·費薩爾·馬利克是《巴基斯坦觀察家報》副主編兼數字媒體主管,黃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