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H3N2「小弟變大哥」雙病毒株共舞 臺大教授:重症風險更高
流感H3N2佔比升高「雙病毒株共舞」,臺大學者曝重症風險更高。(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統計顯示,A型H3N2已超越H1N1,成爲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臺大學者提醒,H3N2不僅變異性高,重症風險也比H1N1高,今年的流感季呈現雙病毒株共存,民衆對H3N2的免疫保護力相對不足,若要有效預防疫情,疫苗覆蓋率必須達到七成以上。
疾管署指出,國內已提早進入流行期,10月1日開打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首日接種量就達流感26.4萬劑、新冠8.2萬劑,遠高於去年同期。近四周社區檢出率中,H3N2佔比升至51.3%,高於H1N1的43.4%,顯示雙病毒株同時流行。
臺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說明,H1N1在1917年就已出現,老一輩國人多半具有免疫印記;相較之下,H3N2是1968年後才傳播至全球的「小弟流感」。不過,自新冠疫情後,社區病毒洗牌,2023年後H3N2逐漸超越H1N1,正式成爲「大哥流感」。
陳秀熙表示,臨牀上H3N2的症狀比H1N1更嚴重,且因多數人缺乏免疫印記,保護力不足。他強調,H3N2平均兩到三年就可能產生變異,亞型病毒株層出不窮,甚至出現疫苗逃脫效應,若疫苗接種率不足,整體族羣將更容易出現重症與死亡。
高風險族羣包括老人、慢性病患、孕婦與孩童,尤其在雙病毒株共存的情況下,疫苗覆蓋率需達七成,纔能有效降低疫情規模。
面對疫情升溫,疾管署自10月1日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的使用範圍。民衆若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不需快篩就能取得藥物,藉此及早介入,降低病情惡化風險。
陳秀熙提醒,H3N2在近期疫情中特別活躍,許多患者上午仍正常,晚上卻高燒不退,病情變化快速。民衆若有症狀應及早就醫,在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佳。
陳秀熙強調,中秋、國慶連假將至,社交活動頻繁,病毒傳播風險更高。除了接種疫苗,民衆外出應戴口罩,保持良好防疫習慣,纔能有效降低流感與新冠的交互影響。
他呼籲,面對H3N2超越H1N1的「黃金交叉」,必須儘快提高疫苗覆蓋率,才能避免疫情衝擊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