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多株流行 專家示警:曾染疫者仍需接種防重症
專家警告,流感併發重症人數居高不下,若疫情持續擴大,恐對醫療體系造成更大沖擊,民衆不可掉以輕心。(本報資料照)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資料顯示,2025年第40周(9/28-10/4)統計資料顯示,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突破15萬人次,疫情明顯處於高原爆發期。雖第41周(10/5-10/11)因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全國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仍高達13萬7千餘人次,顯示病毒傳播快速,社區流感傳播鏈尚未有效阻斷,疫情恐將持續處於高點。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以來流感併發重症人數高達一千九百七十五人,較去年同期大增24.1%,增幅近四分之一,顯示本季流感威脅遠高於往年。專家警告,流感併發重症人數居高不下,若疫情持續擴大,恐對醫療體系造成更大沖擊,民衆不可掉以輕心。
病毒多株同時流行 得過流感不等於免疫
根據疾管署第36至39周實驗室監測資料,目前社區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中,以流感病毒爲主,其中A型H3N2佔60.3%,A型H1N1佔33.9%,顯示多株病毒同時活躍於社區。專家指出,不同型別的病毒株不具交叉免疫性,即使曾感染過其中一種病毒,仍可能感染另一種,出現「二度感染」情形。若未接種疫苗,不僅增加再次感染的風險,還可能延長病程、提高併發重症的可能性。專家強調:得過流感,不代表有全面保護力。目前多株病毒同時流行,即使已經染疫,也仍有再次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務必提高警覺,儘快接種疫苗。
疫苗選擇多元 與醫師討論後再選合適疫苗施打
目前國內流感疫苗有新式的「細胞型」、「鼻噴型」、「免疫加強型」及傳統「雞蛋型」流感疫苗可供民衆施打。一般而言,以製程來說,傳統雞蛋疫苗是採雞胚胎培養製程,是最早的生產方式且技術成熟安全,但由於不是與人類物種接近的細胞系統,使病毒在培養過程中可能產生變異,進而影響保護力;細胞疫苗則利用哺乳類細胞進行培養,因爲接近人類細胞環境也不受雞蛋供應量或過敏等問題影響,因此對應病毒株生成的抗體可更爲精準;而噴鼻式疫苗使用的是「減毒的活病毒」,透過鼻噴誘發黏膜免疫反應,較適合害怕打針的幼兒族羣,但不適用於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及氣喘的兒童。
而免疫加強型疫苗適用於65歲以上成人,銀髮長輩因爲自然老化而有「免疫老化」問題,導致即使接種疫苗,其保護力也不如年輕族羣。所以先進國家改採取「分齡施打」觀念,建議長輩優先接種「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目前國際上,已有「佐劑」、「高劑量」、「基因重組」等三種不同技術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皆是透過新技術增加長者接種後的抗體濃度,以解決人體免疫老化問題。醫師提醒應依照不同年齡、身體條件狀況與醫師討論後,挑選合適疫苗纔能有效降低風險,提升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