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壽險外匯準備金8月飆破3,062億元 創史上新高

受惠於8月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壽險業者的海外投資評價利益和處分利益同步上升,也推升六大壽險公司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暴漲至3,062億元,不僅較7月底的1,950億元大增逾五成,更創下史上新高紀錄。相較於今年5月僅剩188億元、幾乎「燒光」的窘境,壽險業者在匯率走勢的助攻下,準備金水位迅速回補。

據統計,六大壽險公司在8月底的外匯準備金均明顯攀升,其中,國泰人壽餘額逾650億元,較上月增加300億元,富邦人壽更突破800億元,單月增加260億元,新光人壽餘額回升到700億元以上,臺灣人壽餘額逾200億元,單月增提50億元,凱基人壽成長逾四成,南山人壽更暴增近三倍。

壽險業者普遍指出,主因在於8月新臺幣兌美元貶值約2.3%,且新臺幣走勢弱於其他亞幣,替代避險中的雜幣也較美元上漲,帶動外匯避險部位獲利進帳,並提列進外匯準備金。

隨着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重啓降息,恐有美元貶值、非美貨幣升值的「危機」,壽險業者多動態調整避險策略。國壽指出,避險策略仍會以傳統避險與替代避險搭配、視情況動態調整,並持續累積外匯準備金以衝抵潛在匯損;富邦人壽則表示,維持動態避險策略,另針對全球多項經濟議題將於法說會進一步向外界說明。

凱基人壽表示,外匯避險方面以傳統避險工具爲主,適時搭配成本較低且具有效性的替代避險,策略上着重降低避險的點數成本,並累積外匯準備金,同時持續掌握市場機會,期待下半年投報率回升。

臺灣人壽則指出,根據過往聯準會降息時,美元弱勢可能性較高,因此現在至明年上半年新臺幣相對美元有升值的匯兌損失風險,將視市場動態調整避險比率,並使用一籃子貨幣替代部分高成本NDF避險,再以外匯準備金抵抗匯率波動影響;新光人壽表示,在外匯準備金可吸收臺幣升值幅度內,將維持較低避險比例與調整避險工具組合,降低避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