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 壽險雙雄觀望

今年川普關稅政策造成匯市動盪加大,海外投資部位最高的國泰與富邦兩大壽險公司,暫時保持觀望態度,審慎評估申請的時機。圖/本報資料照片

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

金管會去年9月開放國內壽險公司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後,目前友邦、凱基、新光、臺新、三商美邦五家壽險公司已申請,今年川普關稅政策造成匯市動盪加大,海外投資部位最高的國泰與富邦兩大壽險公司,暫時保持觀望態度,審慎評估申請的時機。

壽險外匯準備金新制提高外匯準備金額外提存及衝抵比率至100%,即壽險業避險後有匯損,可使用外匯準備金全額衝抵,但若有匯兌利益也必須100%提存;新制並開放壽險業將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營業損失準備、重大事故準備金收回、自願強化提存準備、其他強化提存準備共五類準備金轉列至外匯準備金,充實水位。

新壽將120億元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利益、56.5億元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金及0.6億元重大事故準備金,合計約申請177億元轉列至外匯準備金,目前外匯準備金餘額達590億元,居全部壽險最高。

至今年3月底,除新光人壽外匯準備金餘額居最高,其次凱基人壽有394億元,第三位是國泰人壽386億元,南山人壽與富邦人壽分別提升至321億元與262億元,顯示多數壽險公司開始積極補提準備金,因應潛在的匯率風險。

就匯率變動的影響,外匯準備金水位較高的新光與凱基,若新臺幣升值,將面臨較大幅度的帳面匯損,可有效衝抵匯損。

對於外匯投資部位最大的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來說,對匯率與股市波動更加敏感,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暫陷觀望態度;外匯投資水位較低的部分中小型壽險,短期帳面匯兌風險較小,但如果新臺幣走升且尚未提存足夠的準備金,則可能無法有效衝抵匯損,造成獲利損失。

國壽表示,是否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需要考量很多事情,例如匯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有設定內部的指標,包含外匯準備金多寡、匯率達到好的範圍纔會申請,還要綜合判斷市場趨勢,目前還在觀望中,尚未提出申請;富邦人壽指出,對於申請新制的時間點,仍持續審慎評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