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專欄》印巴停火下的白宮政治
10日印度與巴基斯坦在衝突急速上升之際突然停火,CNN引述美國官員指出,關鍵在於美國接獲「驚人情報」,促使副總統範斯(JD Vance)致電印度總理莫迪敦促停火。畫面爲7日巴基斯坦旁遮普邦(Punjab)民房被印度飛彈擊中。(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5月10日突然在社羣媒體上宣佈,經由美國調停,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已同意「全面且立即」停火。出人意表的發展讓全世界都嚇了一跳。因爲就在當天早上,兩國還剛在用戰機與飛彈猛烈攻擊,到下午5點就戛然而止,突然停火了!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轉折?兩天前美國副總統範斯也還在電視上說,印巴戰爭不幹美國的事,所以美國不會介入,怎麼川普又說都是美國的功勞?
印度在5月7日清晨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報復4月22日在喀什米爾造成26人喪生的恐怖攻擊。印巴交戰不是頭一遭,但這次在強度、廣度與對抗方式上卻與以前有很大不同。
第一個不同的是對抗方式的多樣化。以前兩國再怎麼打,都沒中止過兩國1960年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這次印度中止了。由於巴國對印度河水資源高度依賴,所以宣稱中止該條約形同宣戰。雖然印度尚無能力在上游築壩攔水,但仍可以此拒絕分享水文資訊與建壩進度。所以停火之後若要兩國關係恢復正常,水資源分配比例勢必得重談。其實不只是印巴,將來在其他地區,水資源分配都可能成爲衝突的引爆點。
第二個令人擔憂的是,過去印巴交鋒都是戰機越界轟炸幾個恐怖組織基地,向國人有個交代就收兵了。但這次戰火卻不斷升高,動用了能裝核彈頭的飛彈、先進戰機,以及大量的無人機,攻擊地點也擴張到喀什米爾以外的地區。
雖然兩國在戰火升高的同時,也釋放出自我剋制的訊息,一般也相信兩國並不想走向核戰,作態強硬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爲了鞏固國內支持,但大家還是擔心,戰爭在開打後會有自己的生命,不見得會完全受控於政治。印巴像懦夫遊戲中兩輛相向對撞的車,最終還是需要有人給個下臺階才能踩煞車。這應該也是美國後來決定積極介入的原因。
媒體報導,美國是5月9日得到情資,發現情勢可能失控,所以積極介入調停。雖然調停的細節沒有公佈,但從美國媒體公佈的訊息,可以看到範斯、盧比歐和白宮幕僚長威爾斯是決策核心。這就很有參考價值。
盧比歐現在身兼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他積極介入自不在話下。範斯是副總統,本來副總統是備位而已,不見得有多大權力。過去小布希的副總統錢尼被認爲是權力最大的副總統,現範斯有追上錢尼的態勢。
2月28日他在白宮和澤倫斯基吵架,一下躍到臺前,再對照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批評歐洲國家的講話,讓人發現到他這些表現應該不是衝動,而是設計好的,一步步走向舞臺中央。這樣再接着看他到格陵蘭、印度訪問,脈絡就更清楚了。因爲印度之行讓他跟莫迪有了交情,所以得到情資,稟告川普後,就是由他打電話給莫迪,勸莫迪停火。川普是否培養範斯接班,就很值得關注。
白宮幕僚長威爾斯的權力也不可小覷。過去很少看到白宮幕僚長介入外交政策這麼深的。前國安顧問瓦爾茲丟官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罪威爾斯。瞭解威爾斯,也有助於瞭解川普白宮的權力運作。(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