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萬物發佈“超級員工”企業智能體
今年年初宣佈全面轉向To B企業服務市場後,李開復創辦的零一萬物推出了旗下首個智能體(AI Agent)產品。
7月22日,零一萬物發佈了旗下“萬智”企業大模型平臺2.0,並推出面向企業服務的超級員工智能體“萬仔”。
在公司錄製的演示視頻中,企業客戶只需輸入一條指令,例如製作一份專業消費品市場調研分析報告,“萬仔”Agent就可以完成蒐集品牌信息和市場數據、篩選分析目標品牌並整理結論、蒐集內外數據生成報告、草擬招商方案、生成PPT發送至用戶郵箱等等任務,整套流程全由Agent自動生成。
李開復現場介紹稱,超級員工Agent能夠服務於金融、保險、零售、法律、遊戲等行業客戶,在企業場景下去執行編程、研究等內部工作任務。
2025年上半年,AI Agent成了AI大模型領域最受關注的方向。Manus爆火後,各家模型大廠集體下場,百度發佈 “心響” 通用智能體APP,阿里 “心流” 、字節跳動“釦子”紛紛涌入賽道。
“大概30多年前,我還在蘋果時,公司曾描述了人類最終極的用戶體驗:人類不用去操作電腦、手機,也不需要用APP,只要告訴天才Agent,我要達到什麼目的。然後天才Agent會把這個目的拆解成一個一個任務,並且根據任務進行工具調用。”李開復在演講中提到,蘋果內部討論的這種“委託式用戶體驗”描述的就是AI Agent的雛形。
對於今年是AI Agent元年的外界熱議,李開復認爲,Agent之所以能夠在2025年爆發,底層技術發生的最重要變化是強推理大模型的出現,美國有OpenAI的o3、Anthropic的Claude3.5,中國有阿里通義千問Qwen3、DeepSeek R1。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越來越強,使得AI能夠完成任務拆解和規劃,人類給到目標,大模型就可以分步驟拆解,分析任務如何完成、如何把多任務進行串聯。
李開復認爲,AI Agent也正經歷三個階段的演進:2024年,市場上所展示的還主要是“工作流Agent”,像Agent訂酒店、航班,這個階段人類預設任務流程,Agent依賴固定工作流程,缺乏深度推理和泛化能力,適用於簡單場景;2025年是“推理Agent”,Manus、OpenAI最新發布的ChatGPT Agent 都屬於此類;而未來將是“多智能體協同(Multi-Agents)”,類似於醫院裡的多科室專家會診,可以實現Agent之間的協同。
而對於現階段的智能體能否做到所宣傳的“通用”,李開復提到,目前處於推理Agent早期,Agent產品都是基於推理引擎研發,仍然會出現模型幻覺,雖然各家已經有很多厲害、炫酷的功能演示,但未必能達到商業價值最大化。從他的觀察來看,市面上的大多數Agent都是面向消費用戶的To C(用戶)應用,能夠滿足企業客戶需求的To B(企業)應用非常少。
與To C相比,To B市場的企業客戶需要能夠真正勝任其內部工作的專業Agent,並且對AI工作過程中的“犯錯”容忍度更低。更重要的是,由於企業客戶的內部數據不公開,AI公司需要真正進入行業、與客戶深度合作才能完成開發。
據李開復介紹,零一團隊近期跟一個客戶曾前後一共談了將近70輪,才擬定要做什麼樣的項目。還有客戶要求數據不離開公司、不接受遠程操作,公司會派算法工程師坐飛機去到現場實地部署產品。在他看來,早年AI創業時宣傳AI賦能千行百業是“拿着錘子找釘子”的模式,而現在AI行業要做To B生意,必須要跟行業建立更深的合作。
在發佈會後的採訪環節,李開復也告訴界面新聞在內多家媒體,全面轉向To B市場後,零一萬物目前的打法是“定製化加標準化”,不做 “做一單賠一單” 的純定製生意,也極少去參與市場的公開招標搶訂單。在商業化策略上,公司不會走燒錢路線,會考慮技術落地應用的成本,創造高價值的同時制定更合理的價格,以確保業務增長的同時,不讓收入被成本吞噬。
據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馬傑介紹,公司目前在遊戲、能源、汽車、金融領域都在談千萬元以上的訂單。李開復也表示,公司起步初期不會有太多大客戶,但對每一個項目都保持了高投入,希望通過深度參與,與客戶建立更深的合作關係,追求更大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