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萬物的“後DeepSeek”轉向:直接擁抱,聚焦ToB
出品 | 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 | 袁寧
編輯 | 丁廣勝
零一萬物再次明確了ToB商業化的戰略方向。
3月17日,零一萬物發佈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推出企業級DeepSeek部署定製解決方案。
據介紹,萬智平臺整合了DeepSeek、阿里巴巴通義千問(Qwen)、零一萬物Yi,支持軟硬集成式一體機部署。
這不僅是零一萬物在去年11月正式轉向ToB商業化以來的首個重磅平臺,也可以被視爲其在“後DeepSeek時代”下,關鍵戰術調整的集中體現。
據零一萬物CEO李開復透露,零一萬物ToB業務目前運營模式呈良性,去年有超一億元收入,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就接近了去年全年的收入。
2024年,大模型行業的競爭格局在DeepSeek的攪動下發生了巨大變化。近期,零一萬物的業務調整動態,更是消息不斷。六小虎(智譜、零一萬物、百川、MiniMax、月之暗面、階躍星辰)如何進行策略調整,幾乎決定着其生死。
而零一萬物的迴應是:直接擁抱DeepSeek,發展中規模MoE模型、全棧部署方案和行業大模型。
“性價比”路線:放棄超大模型,發力商業落地
零一萬物的動態調整源於商業價值的迴歸。
此前,零一萬物CEO李開復曾明確表示,“我們做的是商業公司,不是‘零一萬物技術實驗室’。”而零一萬物的一系列動態調整也正爲這句話做了註腳。
2024年5月,零一萬物對Scaling Law的邊際收益遞減進行了推演,最終決定放棄原定萬億參數的Yi-X-Large,轉而訓練更輕量化的MoE(混合專家)模型——Yi-Lightning。
2025年1月,零一萬物否認“將卡和預訓練團隊賣給了阿里”。並宣佈與阿里雲成立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正式聚焦輕量化模型,以產業大模型發力商業落地。
2025年2月,零一萬物與蘇州高新區聯合成立的產業大模型基地正式授牌,表示將聚焦製造、金融等領域的產業大模型。
李開復強調:“AI 需要市場,市場也需要 AI,行業亟需實現‘性能 x 性價比’ 的AI。”
未來競爭:從“基座性能”到“中臺到應用”
後DeepSeek時代,零一萬物的打法愈加清晰。
在李開復看來,未來大模型行業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基座模型性能”之爭,而是“中臺到應用”的能力之爭。
李開復強調,零一萬物相較其他大模型公司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零一萬物擁有完整的模型開發和微調經驗,能夠爲企業提供從底層模型到上層應用的完整鏈路支持。二是,零一萬物具備“開箱即用”的部署能力,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真正的降本增效。
而在商業化思路上,零一萬物則表示明確了兩條路徑:一是爲國央企提供全棧大模型解決方案。從算力基礎到模型平臺搭建,再到各類上層應用,打造完整的產業級大模型服務架構。
另一條則是爲垂直行業企業定製行業模型。結合客戶場景數據,深度定製行業模型,提供降本增效的落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