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巧手進入“量產導向”階段:自由度技術競爭提升至20+,快速降本與功能實用並行|行業觀察

財聯社6月29日訊(記者 汪斌)近日,國內首個聚焦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的專業展會——2025杭州國際人形機器人與機器人技術展覽會在杭州舉行。作爲最接近“人類結構”的部件,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引人注目,強腦科技、靈心巧手等企業展臺成爲專業人士交流洽談的熱點區域。

從現場來看,特斯拉、宇樹科技、禾川科技(688320.SH)、上海卓益得等企業的人形機器人構型初步確定。財聯社記者採訪多家靈巧手產業鏈企業獲悉,當前靈巧手開始以量產爲導向,“快速降本”與“功能實用”正在靈巧手行業內並行推進;價格方面,目前國內部分企業的靈巧手產品下降至萬元以內,“百元時代”已經進入倒計時,消費級靈巧手不再是奢望。不過,有頭部靈巧手企業表示,預計靈巧手產業可能要兩年以後才能盈利。

自由度技術競爭提升至20+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靈巧手技術迭代加速。“我們(靈巧手產品)現在大概半年就迭代一次。我們的‘二代手’剛剛發售,在量產,‘三代手’可能在(今年)年底就要發售。”強腦科技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已具備年產3萬隻以上的產能。

無獨有偶,靈巧智能CEO周晨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大概每年召開兩次產品發佈會,春季一次、秋季一次。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靈巧手的自由度技術競爭已從早期的10+提升至20+,如特斯拉Optimus一代靈巧手的自由度爲11個,第三代靈巧手自由度提升至22個。在此情形下,國內企業也將自由度提升作爲靈巧手產品迭代的關鍵。

“我們也能做自由度更高的靈巧手,但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成本更高、故障率更高、重量更高。我們之所以做這樣的一種自由度設計,是基於我們的用戶反饋,它能完成90%以上人手的活動,而且成本能cosdown(注:降低成本之意)到2萬元的門檻,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高性價比的東西。未來我們可能會做一些多自由度的提升,但不會和人手去比。” 上述強腦科技相關人士稱。

自由度,是衡量一個機械系統靈活性的關鍵指標。根據《Grant's Atlas of Anatomy》解剖學經典著作及計算機圖形學權威文獻《Handrix》的界定,人手的運動系統由21個自由度(不含手掌弧度自由度)和2個腕部自由度構成。對於靈巧手來說,手部自由度越高,越能做出精細、複雜的動作。

“我們靈巧做的叫‘神似靈巧手’,構型上要更加接近人手,功能上也更加接近人手的線驅模式,背後的操作邏輯上也更加接近人的操作技能和控制技能。DexHand021 Pro自由度上已經完全達到人手的級別,仿人手我們做到這一款之後,就沒必要在結構上繼續捲了,但靈巧手的可靠性和壽命能夠做得更長。” 周晨說。

價格有望從萬元降至百元區間

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中最複雜、最接近“人類結構”的部件,同時也面臨開發成本、精度和集成難點。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2023年全球機器人靈巧手市場規模爲15.0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0.35億美元,CAGR爲14.5%。

華西證券分析師楊睿在5月27日發佈研報稱,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的落地關鍵,後續的更新迭代仍具備較高的技術難度,具備靈巧手本體設計、生產能力的廠商有望在產業鏈中具備較大的話語權,盈利能力或處於領先水平。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未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成本將控制在1萬美元左右,售價預計2萬美元。據億歐統計,靈巧手成本占人形機器人整體成本的14%-18%。這意味着,目前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價格仍有較大的降價空間。

據悉,目前強腦科技“二代手”常規版(不帶觸覺)售價2萬元(單隻,下同),觸覺版售價3.5萬元,前者有現貨,後者交付週期需要2-3周。

“常規版和觸覺版價差比較大的原因在於,首先是電容觸覺解決方案比較貴,這不只是加芯片的問題,控制也要提升;其次,觸覺版交互數據增加,導致通訊協議成本提升。” 前述強腦科技相關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來看,靈巧手可能要兩年以後才能實現盈利,若公司靈巧手銷量能突破10萬隻,屆時價格有望跌到四位數。

五礦證券6月12日發佈的《高端製造產業跟蹤(2025年5月)》指出,靈巧手正在分化出兩個發展方向:一是高自由度+高靈巧性(以特斯拉爲代表),二是在保證6-7個主動自由度前提下,以快速降本推動規模化商業化。

資料顯示,目前靈心巧手推出的07靈巧手售價僅8800元,慧靈科技推出的e-hand6售價僅2999元,成爲工業應用中“夠用且能批量”的標杆產品。靈心巧手錶示,希望未來3年將0系列產品做到499元。

而在靈巧手的數據採集方面,同樣也出現了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宇疊科技推出UDCAP VR手套,可以用於人形機器人靈巧手數據採集,目前公司官網售價爲4396元。宇疊科技的核心技術爲基於創新材料的彈性傳感技術,相較於傳統方案,該方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只換不修”或成行業趨勢

作爲靈巧手的頭部企業,現階段,強腦科技和靈巧智能均推出了“只換不修”的售後服務。不同的是,目前強腦科技的“只換不修”只針對自家產品,而靈巧智能則對所有品牌的靈巧手(三指及以上)開放,更換對象爲其代表產品DexHand021量產版。

周晨告訴財聯社記者,靈巧智能推出的“只換不修”活動,一是公司的產品保修期內只換不修;二是“以舊換新”,不論哪家企業生產的靈巧手,都可以更換成公司新的靈巧手(折價上限爲靈巧智能新品售價的50%,折舊評估由靈巧智能提供)。

按照周晨的說法,如果客戶購買的靈巧手數量較多,公司會預留“後手”給對方,確保靈巧手出現問題後不會導致停工,新手先用上,老手寄回來。如果購買量較小,公司工程師會先在線指導客戶解決問題,不行就寄回,同時公司給客戶郵寄過去一隻新手。

在周晨看來,靈巧手作爲工業品,要有一個明確的質量預期給到用戶,這樣纔會降低用戶的心理購買門檻,也有利於塑造公司口碑。同時,只換不修可以避免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強腦科技相關人士則表示,“只換不修”正成爲靈巧手行業的一種趨勢。“我們現在主要有三類客戶:殘疾人士、B端客戶(工業端)和人形機器人。其中B端客戶和公司有協議,如果因靈巧手導致停產幾個小時,公司是要賠錢的。未來公司可能會有維修的售後動作,但需要建立在優化靈巧手內部的結構模塊化設計之上,到時維修只需更換對應的模塊即可,確保提升響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