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國產米恐打4折 農民怒吼
農民憂心進口米零關稅,20日北上至立法院抗議陳情。圖爲農民跟隨割稻機撿拾掉落或未收割稻穗。(本報資料照片)
臺美關稅談判農民憂心進口米零關稅,「最強菜農」林佳新20日率上百位來自各地農民,選在賴清德總統就任週年當天,北上至立法院抗議陳情,呼籲關稅談判勿犧牲臺灣農業;國產米品牌商表示,現在進口米關稅平均1公斤45元,若臺美關稅談判真的零關稅,國產稻米的價格恐怕腰斬,甚至只能以當前4折的價格低價銷售,對農業打擊相當大。
林佳新表示,過往政府開放美牛與萊牛進口,重創臺灣畜牧業,開放萊豬,養豬場也大幅減少,若本次繼續犧牲農業讓美國農產零關稅進口,本土稻米產業恐怕也會跟着消失,呼籲政府應與60萬農業從業人口站在一起,拒絕美國無理要求,守護臺灣安全。
國產米品牌商指出,以顆粒較飽滿、高等級的市售一等米爲例,通路1公斤售價約100元,若美國米壓境,一等米的市售價格恐怕只剩40元。
嘉義稻米小農表示,其實美國米早就進入臺灣,只是多用於食品加工中,大型量販店、超市等通路還沒有賣。大倉米舖執行長簡碩宏表示,小農也開始思考因應措施,除了提高稻米栽種的品質外,也強調農產品溯源,讓民衆愛買國產米。
在臺灣擁有綿密超市通路的全聯指出,關稅大戰首波影響將會是「米」與「鮮乳」,不僅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農產品,一旦面臨外部的競爭與進口壓力,對民衆影響也最大。
若關稅真降爲零,溫先生認爲,民衆可能還是會買國產米,但上班族以外食爲主,坊間自助餐、便當店等餐飲業者,在成本考量下,未來可能會大量使用美國米,無疑壓縮國產米銷售空間。
農業部表示,賴清德總統所提「從零關稅談起」並不是所有農漁產品都是零關稅,會秉持維護產業競爭力、穩定永續發展、確保農民權益三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