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發明的「中文打字機」現身了 72個按鍵能打出數萬漢字
1947年夏天,林語堂公佈他的發明「明快」打字機,他的女兒林太乙親自示範它的用法。( 攝自林語堂故居 )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中國史教授穆蘭尼(Tom Mullaney)想要尋找稀有的中文打字機,耗時18年在世界各地四處詢問,終於找到語言學家林語堂1947年發明的「明快」(MingKwai)中文打字機。
今年1月,住在紐約州馬薩佩瓜(Massapequa)的婦人珍妮佛.費利克斯(Jennifer Felix)整理父親遺物發現木箱裡有臺打字機,字體看起來像中文。她的丈夫把打字機照片放上臉書(Facebook),穆蘭尼後來也看到貼文,確認正是尋找已久的「明快」。費利克斯夫妻4月間把打字機賣給史丹福圖書館。
紐約時報報導,「明快」打字機是曾經住過曼哈頓的林語堂發明的,堪稱如今所有人使用中文輸入系統的先驅。林語堂僅製作了一臺原型機。
穆蘭尼日前接受訪問時說,爲了這臺獨一無二的中文打字機,他打了無數電話四處詢問、追蹤,可惜就是找不到。
穆蘭尼迷上這臺打字機並開始尋找是在2007年,當時正在準備一場有關漢字消失的演講內容。他想到目前大約10萬個漢字當中,有數百個罕見字並沒有人知道如何發音,雖然文字保存於古書裡,但語音甚至字義都已流失。
坐在辦公室裡的穆蘭尼想着:可曾見過中文打字機嗎?
兩個小時後,他躺在辦公室地板上,查看着有關中文打字機的各種資料。大約在一個世紀半之前,確實有數十種中文打字機出現,不過這些打字機從來不曾大量存在,後來變得愈來愈稀有。
那個晚上萌生的念頭,後來延長成了好幾個月的研究以及數年之久的尋覓。中文打字機也成了穆蘭尼歷史研究領域的專精項目。
中文打字機通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像銀河般浩瀚的漢字都塞進一臺機器裡。林語堂的解決辦法是,按下代表部首的任何兩個按鍵,即可驅動打字機齒輪,從名稱爲「魔術眼」(Magic Eye)的中央視窗看到最多八個包括這些部首的漢字,讓打字員從中選出想要的字。林語堂的打字機可以透過72個按鍵打出數萬個漢字,「明快」代表清晰且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