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瑾提修法核避難區變30公里 藍委:為重啟核電鋪路?
核三廠外觀。隨着核三廠二號機今年5月17日停機,我國徹底走向「非核家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國今年5月徹底走向「非核家園」,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提修「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13條,指畫定核反應設施周圍不得小於30公里的緊急應變計劃區等,有藍委質疑,是否爲重啓核電鋪路。林宜瑾解釋,核反應設施可能造成危難的情況,不限於「服役當中」的核電廠。
林宜瑾提修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13條,根據立法說明指出,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政府曾強制該電廠半徑20公里的居民疏散避難,並要求20至30公里的居民採室內掩蔽或自願疏散。而我國核子事故緊急應變計劃區範圍僅8公里,萬一發生核子事故,恐難以充分應變,故應擴大緊急應變計劃區範圍,促使事前的防災準備工作更加完備。因此修正,畫定其核子反應器設施周圍不得小於30公里之緊急應變計劃區。
立法說明提到,我國核一廠、核二廠距離人口稠密的臺北市中心約僅28公里、22公里;核三廠位於遊客衆多的觀光景點墾丁,萬一發生核子事故,大量居民、遊客如何安全疏散?應預先完整規畫。因此修正,核反應設施經營者要定期提出安全疏散路線,並設置衛生醫療院所、安置處所及其他必要的場所及設備。
連署人包括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林楚茵、林月琴、吳沛憶、吳思瑤、伍麗華、陳瑩、沈伯洋、張宏陸、林俊憲、王義川、徐富癸、張雅琳、陳秀寳、李柏毅、範雲、王世堅、陳培瑜、王美惠、李坤城、郭昱晴等。
不過,核一廠已於2019年完全除役,核二廠已於2023年完全除役,隨着核三廠二號機今年5月17日停機,我國正式進入非核家園。
國民黨立委林沛祥說,非核家園已是現在進行式,未來要不要停止是一回事,但這樣的急轉彎,是賴政府受到什麼強大的壓力嗎?若是林宜瑾提案,很明顯是「賴系」可能是因爲國際政治現實面而妥協,或是準備想辦法下車,如此做法於整個國家不好,因爲能源政策不是朝令夕改的。林宜瑾敢提就要敢負責。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說,823核三延役公投結果確定後,賴總統表示「將要求核安會制定核能機組安全審查辦法、臺電依照審查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在覈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大原則下,面對核能議題。」讓人不禁懷疑,非核家園落實近半年,民進黨立委大動作提案修法擴大核子緊急應變計劃區,究竟「是在哈囉」?還是爲未來核三通過安檢後延役,或引進新核電技術提早準備鋪平道路?特別是上個月初興達電廠氣爆導致夜間備轉容量一度僅剩3%,這個月民進黨立委以極高比例提案擴大緊急應變計劃範圍,背後目的與動機引發聯想。
也有藍委說,根本就是抄襲復刻15年前時任立委李慶華、綠委林淑芬的陳年舊案,2011年3月發生日本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對核電廠安全與應變計劃的反思,次年李慶華等20位藍委以及林淑芬等21位綠委都有修正提案,差別僅在緊急應變計劃範圍,李慶華等提案爲20公里,林淑芬提案爲30公里;15年後,林宜瑾等綠委提案修法,案由幾乎與15年前版本一致。臺灣目前已無運作中的核電廠與機組,這時提案修正緊急應變範圍,如果不是綠委盲目抄襲衝提案績效,就是爲民進黨核電政策大轉彎提早準備。
林宜瑾解釋,修法原意意在提高主管機關與人民的安全意識,無論鄰近核子反應器設施與否,都應有一定程度的危機意識與疏散準備。因此在第一項明確畫設範圍,並於第二項訂明幾項必要的措施,像設置完成衛生醫療院所、安置處所等,相較起原條文並無明確規範,更能給主管機關盡必要的預先準備的責任。
林宜瑾也說,核反應設施可能造成危難的情況,不限於服役當中的核電廠,已除役的電廠,其幹儲設施或拆除中反應器,如無法善盡維護的責任,也有發生核子事故風險的可能,「因此並非爲了重啓核電,不論啓用核子反應器設施與否,其場址都應有核子事故緊急應變的措施。」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提修「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13條,指畫定核反應設施周圍不得小於30公里的緊急應變計劃區等。圖/聯合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