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昶佐芬蘭受邀撰文 分享臺灣資訊戰最前線經驗

駐芬蘭代表林昶佐日前受芬蘭資安季刊Cyberwatch Finland邀請,在最新一期刊物中撰文分享臺灣在全球資訊戰中位處最前線的經驗,呼籲民主國家團結起來,共享情報資源。

文章由林昶佐與「臺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Ttcat)與研發長寒山(Tim Niven)共同發表。

林昶佐與臺灣民主實驗室在文中提及,瑞典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研究發現,近年來臺灣是遭受外國假訊息影響最大的國家,中國也開始對更多民主國家進行資訊攻擊,甚至提供假訊息相關機制與經驗給其他獨裁國家。

文章寫道,中國利用全球極端化的現象作爲統一臺灣的策略,希望可以透過資訊戰、影響輿論、侵蝕民主機制等手法,不需要軍事衝突就能拿下臺灣。

文章中提出,中國對臺資訊戰包括幾項高度戰略性的目標:提倡宣導「統一」,透過經濟、科技誘因加上文化、認同的因素吸引臺灣人,例如「兩岸一家親」的話術就常被使用;降低臺灣獨立與民主現狀對臺灣人的連結,例子就是讓臺灣民選政府與民主的選舉制度失去可信度,常見的做法就是不斷論述臺灣的民主製造混亂,對一般人沒有幫助,政府貪污、選舉制度不可信;在臺灣製造對戰略狀況的高度緊張情緒,透過宣揚中國不成比例的強大武力來達成,讓臺灣對自己的防衛能力與美國的盟友關係產生質疑。

這些目的背後,中國也試圖分化臺灣社會、貶低友善臺灣主體性的政治活動。

文章也提到,中國除了在臺灣進行資訊戰以外,也在其他國家有類似的活動,削弱民主體制,並且在對中國有戰略利益的國家分裂其社會,文章中舉了立陶宛、印度、菲律賓與美國的例子。

文章最後建議世界各國,共同在數位世代保衛民主,可以採用的手段包括:加強監測與回報;以戰略性的溝通爲優先;政策發展很重要,法律規則都必須跟上中國干擾的腳步,才能防堵對於資訊基礎建設的破壞;民主國家需要聯合起來,共享情報、資源等;必須認知到資訊戰是一個根本的政治問題,民主政治人物在公民社會的支持下,必須積極迴應民衆的合理關切,解決社會問題,以增強抵禦外部操縱的能力。

Cyberwatch Finland是由芬蘭安全委員會(Security Committee of Finland)前秘書長西德柏(Aapo Cederberg)於2017年創辦的資訊安全專業刊物,每期都由芬蘭國內外各界資訊戰、網路安全專家撰文,這次是該雜誌首次向臺灣邀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