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微短劇突圍瞄準精品化

遼寧日報記者 吳丹 王榮琦

核心提示

沒刷過微短劇的,大概算是“OUT”了。如今,微短劇發展勢頭正勁——用戶規模急劇增長,用戶黏性持續加大。面對旺盛的用戶需求和市場規模,在遼寧,以瀋陽、大連爲代表,在微短劇賽道頻頻發力,積極出臺舉措,鼓勵建設微短劇創作基地,豐富拍攝場景,培育優秀製作企業,完善微短劇產業鏈,揚起了“力爭打造全國領先的微短劇產業集聚區”的風帆。

如何讓微短劇“微而精”“短而有力”,更好推動我省微短劇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連日來,遼寧日報記者進行探訪並邀約業內人士、專家學者等展開討論。

明星+“海風”

助大連微短劇“浪”出圈

“又土又上頭,點了還想點”,“扔掉腦袋就是看”,微短劇愛好者林敏頂着黑眼圈又看了一宿劇,她笑稱自己“上了癮”,以至於“怒衝39.9,解鎖80集”。

“好的微短劇人物形象鮮明、導演技巧嫺熟、劇本內容精彩,值得稱道。”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遼寧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君說。

在內容創作上注入營養,大連諸多從業者的做法是爲微短劇打上更多正能量的標籤。近年來,在微短劇賽道上,大連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及完善的影視產業配套設施和人才體系,成爲該領域的活躍之地。據統計,大連市目前持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的製作機構多達327家,其中15家機構在近兩年內成功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省廣電局的微短劇規劃備案號。當地從業人員數量已近千人。近兩年共有20部重點微短劇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規劃備案號,佔全省獲批總數的38.5%;21部普通微短劇獲得省廣電局的規劃備案號,佔比達38.9%。此外還有衆多微短劇在各視頻平臺、微短劇APP和小程序上備案播出,顯示出大連微短劇市場的滿滿活力。

“我女兒有消息了,快跟我去接她!”3月14日,記者在大連東港商務區一處別墅內的拍攝現場看到,微短劇《她的愛無堅不摧》正在熱火朝天地拍攝,其中就有《歡樂飯米粒》系列著名演員的身影,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的一級演員邵峰在劇中扮演父親角色。而前一天,另一部正能量微短劇《父親的秘密軟肋》也在大連完成拍攝。作爲兩部劇的導演,大連好兄弟影業創始人崔守傑認爲,以微短劇的大流量服務於內容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實現“微短劇+”的價值引領力。

微短劇屬於文化創意產業,大連微短劇的活躍與相關人才儲備豐富不無關係,大連的8所高等院校均設有影視相關專業,擁有約5100名在校本科生,爲產業發展及時輸送了大量新鮮血液和創意人才。

在推動大連微短劇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規劃中,記者捕捉到的一個重要關鍵詞是“加強內容生產”。“我們的工作思路重點就是推動大流量和正能量共促共進。因此更要堅持精耕細作,緊跟社會熱點,以大連地方特色文化爲重點,利用微短劇講好大連故事,塑造好大連形象。”相關負責人表示。

工業+文旅

瀋陽“夢工廠”瞄準爆款孵化

“哎呀,咱們的老廠區變樣了!”在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瀋陽二一三電器廠舊址門前,該廠的一位老員工好奇地向裡面張望着。這片工業遺存在改造後更加潮起來,即將成爲微短劇的瀋陽“夢工廠”。

瀋陽首個提供全產業鏈服務的微短劇產業園區——瀋陽雲創未來短視頻產業園將於今年5月正式開園。“我們的定位是‘全域影視城、街街有腳本、人人有故事’,打造全國領先的文商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和數字產業集羣。”該園區首席執行官張非凡興奮地指着面前的在建廠房介紹,“你看,這是A區,主要做各種微短劇場景搭建、內容產出以及IP孵化,那片B區主要是做動漫、直播、遊戲和後期。正在打鋼結構的是兩處大型白棚和綠棚,可以結合AI進行精準動作捕捉。我們計劃未來5年創作100部微短劇、培育1萬人次數字人才,打造全國領先的微短劇產業集聚區,通過整合央博數字平臺、點衆科技等資源,孵化地方特色IP。”

全產業鏈服務是該園區進軍微短劇競賽圈的底牌之一,短期內就引來50餘家企業意向簽約入駐,其中很多是在短劇行業發展得非常成熟的外省專業團隊。“我們看好的是瀋陽這個產業園打造的從孵化、拍攝、製作到投流的微短劇全產業鏈,從劇本預審環節就開始提供服務,可以說是保姆式的保駕護航。”來自成都的藍城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採訪中記者獲悉,瀋陽首部文旅短劇《下一站,青年大街》將於下月拍攝,以“文旅、寵且”爲關鍵詞,從來沈旅遊的南方遊客視角切入,將小河沿早市、渾河輪渡、瀋陽故宮、大悅城、洗浴中心等文旅消費場景巧妙融入劇情。短劇的出品方爲雲創未來短視頻產業園孵化的企業“花朝短劇”,指導單位爲瀋陽市文旅局,預計5月上映。

同樣,我省的大連、營口等地也結合自身優勢文旅資源,推動“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營口市拍攝製作的我省首部“跟着微短劇去旅行”作品《跑碼頭之時空照相館》於去年上線,以遼河老街爲取景地,用時空交錯的方式,講述了一位青年導遊從現代穿越到100餘年前的西大街,發生的“愛恨情仇”故事,展現了營口昔日的河海文化。大連市的清風小鎮(闖關東)影視基地、旅順衆合影視拍攝基地以及金石灘景區、東港商務區等地,已成爲微短劇的熱門取景地。

遼寧“微短劇+”的春天已經到來,精品化是在競爭中突圍的最好出路。遼寧省廣播電視局網絡視聽和媒體融合發展處處長許仕偉認爲,面對微短劇精品化規範化的大趨勢,我省積極響應並貫徹國家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的要求,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規範管理,大力促進行業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進一步釋放出積極社會效益與良好經濟效益。“大連、瀋陽兩地積極推動微短劇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同時向省局積極申請在當地設立微短劇專家服務站。目前,大連市文旅局和瀋陽的大東區、和平區已着手籌建微短劇專家服務站,引領網絡微短劇製播朝着精耕細作發展。”許仕偉說。

“現在省級的微短劇劇本梗概的審覈還是比較嚴格的。對低俗內容直接斃掉;對故事創作能力弱的文本,則反覆發回調整提高。沒有真故事、真人物、真體驗、真想象、真情感的,會被一眼就看出來,也必然被觀衆所拋棄。”莊君說。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