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以法治剎住毀約漲價歪風
文 | 扈永順
五一假期,部分酒店及民宿毀約漲價的新聞再次衝上熱搜——消費者提前一兩個月訂購的房間,被經營者以各種理由要求取消訂單,而新價格通常已上漲數倍。
相關情況已屢見不鮮。每逢假期,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都會發布提醒告誡,提醒相關經營者加強價格自律,嚴禁在電商平臺等渠道預訂房間訂單生效後單方面毀約或擅自提價。
但仍有一些經營者無視消費者在預訂房間時的合同約定,爲一時利益毀約漲價。這不僅破壞了市場交易的基本誠信原則,而且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比如,經營者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價格承諾的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等,執法人員可依法對其違法違規行爲做出處罰。
剎住住宿行業毀約漲價歪風,必須依靠法治利器。消費者遇到酒店毀約漲價,要留存好相關證據,如訂單截圖、溝通記錄等,及時向平臺投訴,也可向消協、市場監管部門申訴,必要時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監管部門也要嚴肅查處相關違法行爲,及時調查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舉報,對經營者不按規定明碼標價、毀約漲價、價格欺詐及其他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爲,一經發現依法予以嚴肅查處。
此外,還需強化信用監管,促使經營者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誠信經營。可通過建立住宿行業經營者信用檔案,將毀約漲價等違法違規行爲納入信用記錄,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爲的經營者,採取信用懲戒措施,如公示違法違規信息、限制經營活動等,增加其違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