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加味精不健康?醫揭真相:口渴是它害的

味精是從天然食材中提取出來的調味品,和鹽一樣,只要適量食用,不致影響健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是不是曾聽說有些人吃了味精會頭痛、心悸?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事實上味精(麩胺酸鈉)根本不會害我們,它是從天然食材中提取出來的鮮味來源,有人吃了會口渴或不舒服,是因味精裡有鈉鹽,這和吃太多鹽巴是同樣的道理,重點是要適量食用。

高敏敏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對於味精有些人有着「中餐廳症候羣迷思」,甚至在外國,很多人覺得中餐用味精後,就會感覺不舒服,可能會頭暈、頭痛、心悸,於是味精就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但真的是這樣嗎?

高敏敏表示,事實上味精(麩胺酸鈉)根本不會害我們,它是從天然食材中提取出來的鮮味來源,像是海帶、昆布、番茄裡都有它的身影,加了它會讓食物變得更美味。

高敏敏表示,早在日本科學家就從昆布湯頭中發現了麩胺酸,並用它來做成了味精,這不過是一種純粹的天然調味品,真正讓你感受到食物的鮮甜,爲什麼有些人吃了會口渴或不舒服?這其實是因味精裡有一點鈉鹽,如果攝取過量,的確可能讓人口渴,但這和吃太多鹽巴是同樣的道理,重點是適量。

高敏敏表示,雞粉、鰹魚粉、香菇粉,這些也都有麩胺酸鈉,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總之味精並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壞東西,而是來自大自然的鮮味秘訣,只要注意適量,味精也能讓你的餐桌更加美味、健康。

食藥署在官網指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20克的麩胺酸鈉。

食藥署指出,在動物實驗中,只有在非常高劑量的麩胺酸鈉纔會引起急性中毒,但沒有顯著的慢性毒性、致畸胎性或基因毒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

食藥署提醒,如果是高血壓、心臟病、肝腎臟等疾病的限鈉患者,味精的含鈉(13%)雖然只有食鹽(39%)的三分之一,烹調用量也比食鹽少,但是仍應遵從醫師指示,減少食鹽與味精的攝食量,避免攝食過量的鈉。此外,極少數的人在攝食味精後的數小時內,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心跳加快、臉色潮紅等食物不耐的現象,最好要避免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