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惟/正向意識能量 提升領導影響力
「好業績往往都不是逼出來的,而逼出來的業績往往都不能好太久」。這句話是我在銀行業服務逾30年的心得。
領導者是人,員工也是人,而人是一種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動物。例如某家水煎包攤前大排長龍,直覺就是排隊名店,川流不息的人潮,影響了還在觀望的人,所以大家非排不可,於是愈排愈長。
以銀行業爲例,過去我在擔任消費金融區域中心主管時,發現有些分行業績好的不得了,一走進去就可以感受到行員個個眉開眼笑,營業廳也是人潮滾滾,讓人的心情跟着好了起來。
然而,有些分行一走進去,行員個個臉上愁雲慘霧,就連顧客也是怨聲載道,讓人的情緒也低落了下來,不僅是當事人,就連上門的顧客也受到影響,果不其然,這家分行的業績差的不得了。
幾經觀察之後,我發現問題的癥結點出在主事者。
於是我學習到一件事,那就是當我們真正仔細用心觀察職場百態時,往往可以從中找出許多蛛絲馬跡,這讓我們可以透過不斷反思如何精進管理工作。而領導者的意識能量影響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至於如何盤整出這種影響力?建議可由以下三處着手:
一、影響力來源是關係,而非階級
身爲領導者可嘗試站在部屬的立場思考,此時的關係就會由上下變成平行。而這種平等關係的轉變,會讓部屬把你當成是一個懂我的自己人,而非是高高在上的長官。
此時的影響力是出自於心悅誠服而非威脅逼迫,是一種自然而然、沒有壓力的順從與支持。就如同投身公益之人,多是自動自發無私奉獻,不需督促也不必指揮,默默達成助人的目標。
二、影響力展現是認同,而非制度
部屬最討厭遇見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不知民間疾苦還廢話連篇,原因就是公司高層的所作所爲,無法取得基層的認同。於是上下互相猜忌,高層假設基層上班會偷懶,基層假設高層只想剝削與壓榨勞力。
傾聽與關懷是形塑認同的起點;信任與鼓勵是營造認同的核心。這種影響力不是制度所能夠產生出的功用,而是出自於真心誠意,甚至有時候還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意相挺,例如疫情期間,員工自願減薪與僱主共體時艱。
三、影響力價值是成就,而非業績
許多民營企業的組織文化,奉「獲利治百病」爲圭臬。因此,以高獎金、快升遷等誘之以利的手段來影響員工,此舉無非是想要鼓舞士氣,以獲屢創新高之利潤。其實想要觸動員工的內心,絕對不只是上述的有形誘因。
對於資源少、規模小的企業來說,有時候創造出能夠讓員工可以發揮所長,充滿成就感的工作環境,反而是留下員工的正面影響力。從未聽說過有員工充滿成就感而績效不彰的單位,反倒是成就感與績效成正比的單位有很多。
其實只要領導者可以發揮出正向的意識能量,上下立場、觀念及態度自然一致,加上公平、公正及公開的考評制度,小公司也一樣可以成就大事功,這是我在基層多年的管理經驗。
建議新世代的領導者,可借鑑量子波粒二象性的思維,擺脫以物質條件爲主的激勵模式。由上述三處着手,來塑造正向的能量場,讓組織成員能夠維持高能量的積極狀態,即能發揮同頻共振的正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