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發力提升思政引領力

思政引領力是新時代黨立足大教育觀視野,對馬克思主義關於教育和政治關係進行的理論創新,體現了黨對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認識的新高度,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多維發力提升思政引領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全方位貫穿學校工作,回答好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課題。

完善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

思政引領力的首要特徵是政治領導力,集中體現在黨的全面領導。近年來,學校堅持將黨的領導作爲第一要義,推進完善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

打造高質量決策執行體系。學校聚焦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完善校院兩級黨政領導班子議事決策制度、部門學院聯席會議機制,強化議題前置把關和決策落實督辦聯動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學院部門分工協作、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師生員工充分參與的運行機制,切實提升了黨組織決策執行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打造高質量基層組織體系。學校聚焦組織育人的基本單元和薄弱環節,着力完善教師黨支部、導學團隊黨支部、按學科專業縱向設置學生黨支部等組織的規範化建設,深化“結對領航,讓黨旗更輝煌”共建機制,設置校內基層態勢感知點,強化黨對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到責任制落實的全系統把控,實現把黨的領導力和思想政治工作影響力通過組織體系貫通到治理結構各層級、事業發展各方面。

打造高質量融合發展體系。學校持續鞏固“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成果,研究制定黨建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健全黨建和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機制,實施“黨建學科雙提升”行動、“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建設質量提升工程,建強“一院一品”等黨建特色品牌,推動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

鍛造立德樹人關鍵課程

思政引領力提升的關鍵路徑在於通過主課堂主陣地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近年來,學校多措並舉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

夯實學理基礎完善思政教育知識體系。學校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爲核心的課程體系,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區和高水平研究團隊,着力開展體系化研究和學理化闡釋。學校注重將校本元素和中國式現代化成就融入思政課,編寫《地大紅色故事融入思政課教學設計》系列叢書,設計“建黨精神”(紅)、“生態文明”(綠)、“國土安全”(藍)3個特色思政課教學模塊,聚焦領土、領海、領空等12個領域打造“國土安全”品牌思政課。

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方法載體。學校構建“一線二紅三實”立體教學模式,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以沉浸式教學、情境式體驗、參與式感知爲特點的思政課。學校積極推進“大別山紅色文化虛擬仿真實驗”“國土安全虛擬仿真實驗”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入選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集實踐、教學、模擬於一體的先進教學實訓平臺。

加強思政課教師素質能力建設。學校通過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建強教師發展中心,成立“南望山倚馬工作坊”“週末理論大講堂”“美麗中國”講師團、“紅色之聲”宣講團等,開展思政課“雲上大練兵”集體備課,有效推進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結合、方法運用與學理研究協同,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

構建“五通融合”工作格局

思政引領力的重要保障是構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支撐要素包括“人、時、空”等活動要素和組織制度等環境要素。近年來,學校加快構建全程貫通、空間聯通、隊伍互通、內容打通、評價融通的“五通融合”工作格局,推動各思政要素、育人環節的有效激發和一體運行。

統籌抓好“專兼跨”協同育人。學校建設本科生“六員六導”工作隊伍、研究生卓越導學團隊、“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導師等隊伍,出臺一系列制度辦法全面推進輔導員隊伍建設,形成各育人主體充分參與、有效聯結、深度協同的工作格局。學校注重思政載體與思政場景協同,推動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育德育心相結合。實踐育人方面,打造地質e站、“大學生鄉村振興學校”、“四站多線N點”野外教學實習地等;社區育人方面,構建“2+6+N”一站式學生社區格局,設立“書記會客室”,學校黨委書記帶領校院力量入駐“一線工坊”;網絡育人方面,建設育人示範團隊,打造以“地大人易班”爲代表的師生虛擬社區空間。

推動學生成長全週期貫通培養。學校建設“湖北省大中小思政一體化綜合改革示範高校”,聯合10餘家單位創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學校加強通識教育、輔修專業建設和師資投入,推進本研課程互選和學分認定等舉措,倒逼各培養環節、各階段知識體系相串聯。學校制定實施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深化思政內容與全課程體系的融合效果,打造以“地球科學概論”等爲代表的一批“美麗中國、宜居地球”樣板課,推動形成“人人講育人,課課有思政”氛圍。

用評價指揮棒牽引資源向思政育人配置。學校紮實開展黨建思政特色與成效專項巡察,將育人質效與績效分配掛鉤,不斷壓實利益相關方的主體責任。學校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方案》,研究制定育人工作量實施方案,引導教師全心投入教書育人。學校積極推進推免、綜合測評等方面的學生評價改革,做好學生學習全過程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支持學生以德爲先、能力並重、全面發展。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06日 第03版

作者: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