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城市”將帶來哪些變化?復興島有何發展設想?這場發佈會透露要點

8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新聞發佈會,介紹活動籌備等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提問,本屆城市空間藝術季有哪些創新的理念和探索?目前復興島在全域探索量子城市建設,未來會有哪些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設想?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爲人表示,本屆城市空間藝術季以“量子城市•復興未來”爲主題,重點圍繞三大方向展開:一是科技引領未來,探索AI技術賦能空間治理,開展示範場景建設;二是人民城市實踐,探索藝術賦能空間品質,適配青年創新創業、市民休閒共享等現代城市新需求;三是超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徑,爲全球城市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範例。

王爲人介紹,在“量子城市空間創新基地建設”方面,上海將以復興島爲支點,推動超大城市治理從數字化向智慧化躍遷。重點聚焦三個方面:

一是聚焦首創性與基礎性。完善空中、地表、地下全覆蓋的三維空間底座,研發未來城市空間治理智能體,探索城市空間治理的基本法則和標準體系,攻關量子城市底層邏輯和核心技術。

二是聚焦科學性與實用性。依託城市運行的豐富場景,驅動城市空間治理大模型的研發和應用。以量子城市空間智能技術賦能城市規劃、城市更新、空間治理等垂類領域,打造城市治理的實踐範本。

三是聚焦開放性與包容性。營造創新生態,引導支持科創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多方主體參與,加速試驗推演與成果轉化,支撐千行百業垂類應用,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環境和產業生態。

有記者提問,“量子城市”將爲城市帶來哪些變化,市民又可以有哪些新的憧憬?本屆城市空間藝術季有哪些特色內容,如何吸引市民觀展?

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徐明前表示,“量子城市”是上海面向未來、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依託科技創新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和發展方式變革的前沿探索。其核心內涵是以量子思維所蘊含的精準、協同、疊加、躍遷等特性爲隱喻,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構建一座能夠實時感知、全局研判、精準施策、高效協同、持續進化的智慧城市新範式。2024年12月13日,“量子城市空間創新基地”在復興島啓動建設,標誌着上海在打造虛擬城市、推進數字孿生技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對普通市民來說,‘量子城市’意味着我們未來的城市生活會變得更智能、便捷、安全和高效。比如,馬路上的信號燈會根據路況爲您智能開啓一路綠燈;空氣質量監測可以精確到每一個街區;人流活動可以動態捕獲並智能預測;城市能提前預判諸如內澇、氣候變化等風險,並提出化解方案。復興島,就是上海探索未來城市美好生活圖景的‘樣板間’和‘試驗田’。”徐明前說。

徐明前介紹,本屆城市空間藝術季有着非常多亮點和特色。一是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地鐵12號線復興島站出站即達主展區;二是空間的神秘性和震撼力,船臺公園屆時將正式對外開放,原中華船廠的巨型塔吊羣、兩個超大尺度的造船船臺、黃浦江邊開闊的高樁碼頭等特色空間,一定會成爲廣大市民拍照打卡的網紅地;三是作品的沉浸感和科技性,在燈光、數字、AI等技術加持下,這片工業遺存區將更具有超現實感和賽博朋克風;四是全齡友好的活動策劃,展期中將舉辦潮流運動、音樂會、市集、藝術工作坊等多元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到島上走一走、看一看;五是與其他品牌IP的合作和牽手,目前已與多個知名IP達成了合作意向,未來也將逐步發佈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