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解紛記 一場“關閥斷水”的鄰里風波
來源:法治日報
“28戶停水4天,一下午解決了!很累,也很欣慰!”
近日,乘風法庭駐庭人民調解員袁洪鎖發佈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剛剛化解一場鄰里之間“關閥斷水”風波的她,疲憊的臉上難掩欣慰。
2025年春節的年味還沒消散,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東湖某小區高層的二十多戶居民遇到了一件鬧心事。因公共下水管道堵塞,導致一樓牆壁與棚頂受到浸泡。“這還沒出正月兒,就遇上這等黴事兒!我的美甲店也沒法營業了”一樓的趙女士說。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疏通下水,但需要在一樓家中作業,可問題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因爲賠償沒有“着落”,一樓的趙女士根本不同意師傅入戶疏通。又因爲管道沒有疏通,三樓用戶家的洗菜池也出現了反水,樓上住戶用水量稍大,三樓家的洗菜池就會溢出污水,廚房就會跟着遭殃。爲了防止損失擴大,三樓住戶索性關閉了正好位於三層的主控水閥,只有三樓住戶在家,才能開閥給鄰居們供水。全樓28戶無法正常用水,問題沒有解決,損失仍在擴大,矛盾糾紛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其間,物業、社區多次上門找一樓趙女士協調,但趙女士始終堅持要求樓上各家先賠償再疏通,否則免談。問題一直僵持到了第四天下午,氣憤的居民吵着要去起訴。於是,在社區網格員王麗萍的指引下,幾位居民來到讓胡路區人民法院乘風法庭尋求幫助。
五點鐘,法庭的工作人員和駐庭人民調解員袁洪鎖正在整理卷宗,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聽到法庭立案大廳裡又有人前來諮詢時,她主動上前瞭解了情況。
矛盾久拖未決,問題便容易積累成患,事不宜遲。袁洪鎖瞭解案情後,與網格員、居民一起趕往現場。與此同時,乘風法庭也啓動“法官指導+人民調解+網格聯絡”工作機制,確定由袁洪鎖牽頭調解,並指派法官劉立波提供全程法律指導,同時與社區取得聯繫,由網格員王麗萍配合聯絡協調工作。
“只要損失有人承擔,我就把水閥打開。”見到袁洪鎖一行人,趙女士馬上表明瞭態度。於是,袁洪鎖與網格員挨家挨戶上門瞭解情況、展開調解。經過了解,趙女士家所在的高層一共14層,一梯兩戶,共28戶居民,全樓主控水閥位於三樓。堵塞的管道涉及趙女士及樓上各家共12戶,主控水閥涉及全樓28戶供水。涉事期間,還有3戶因爲過年,家中無人。趙女士家中的棚頂、牆壁、櫃子等物業預估損失在兩三千元。
“如果無人認領責任,那麼趙女士家樓上的各家都負有責任,但要首先排除空置房屋的責任”,法官劉立波與袁洪鎖時刻保持着電話聯絡,提供專業法律指導。經一番釋法說理,有五戶居民表示同意給予一定賠償,但其他的居民仍以“又不是我堵的”爲由,堅持不同意調解。
下午六點半,法官劉立波給袁洪鎖發來了幾則類似糾紛的裁判案例和相關法條,袁洪鎖立刻將這些信息讀給了大家。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換位思考吧,讓一樓繼續證明是哪一家誰扔的這也不太現實,咱得證明不是自己扔的才能免責”……
“那算了,就這樣吧”
各方的矛盾終於有了緩和跡象。晚上七點,在袁洪鎖的情理交融和不懈努力之下,各方終於達成均攤維修費的共識,除去不在家的住戶和趙女士家,每家各分擔200元費用,共計向趙女士賠償2000元,此款由社區網格員王麗萍現場向趙女士交付。
下水管道疏通了,主控水閥也打開了,全樓供水恢復了,這一場“關閥斷水”的鄰里風波就此平息。
本文所涉的矛盾糾紛並不大,但背後折射出的是有關社會治理的深層命題。本案中,讓胡路區人民法院乘風法庭落實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要求,充分發揮“橋頭堡”作用,依託“法官指導+人民調解+網格聯絡”工作機制,促推矛盾止於未發、化於萌芽,正是這一命題的生動實踐。這場解紛實踐中,社區網格感知矛盾、人民調解疏導矛盾、人民法官定分止爭,三方各司其職又融合交織,在“羣衆家門口”形成了治理貫通的解紛鏈條,涵養“法、理、情”深度融合的基層治理生態,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油城熱土綻放魅力,有力展現人民法庭在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司法擔當。(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