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跌超15%!宏利“頂流”離任餘波未平:繼任者如何扛起權益“大旗”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邱利 王兆寰 北京報道
“頂流”離任,餘波未平。近期,宏利基金(原泰達宏利基金)王鵬卸任全部在管基金,其管理規模曾撐起公司權益投資的“半壁江山”,但在他離任之後,宏利轉型機遇兩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15%,引發基民熱議。
一時間,繼任者投研及風控能力備受質疑,不少基民在互動平臺要求更換基金經理。權益“頂流”出走,誰來填補王鵬的位置、支撐權益團隊業績,成了宏利基金面臨的問題。
權益“名將”清倉式卸任
春節前夕,宏利基金髮布多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公告顯示,王鵬因工作安排離任6只產品(按AC份額合併計算)的基金經理職務,涉及宏利新興景氣龍頭、宏利轉型機遇、宏利成長、宏利景氣領航兩年持有、宏利高研發創新6個月、宏利景氣智選18個月持有,離任日期爲1月23日。
批量卸任過後,王鵬旗下已無在管公募產品。此前曾有傳聞稱,王鵬下一站或將“奔私”。Wind數據顯示,王鵬2015年加入宏利基金,現任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兼基金經理,基金管理規模最高時達135.12億元,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管理規模約爲89.16億元,佔公司權益基金總規模的五成左右,幾乎撐起了宏利基金權益投資的“半壁江山”。
業績方面,在剛過去的2024年,王鵬憑藉重倉人工智能等板塊,旗下宏利景氣智選18個月持有、宏利景氣領航兩年持有、宏利新興景氣龍頭等基金淨值漲幅超40%,躋身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前二十名。
“頂流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無疑會對基金公司和投資者產生一定影響。”北京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直言,基金公司可能會面臨管理上的挑戰,需要重新分配資產以適應新的團隊。同時,投資者也可能對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和團隊穩定性產生疑慮。
繼任者風控能力被質疑
一直以來,被基民廣泛接受的投資名言是“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而隨着王鵬“清倉式”卸任,基金產品的接管人選備受關注。
公告顯示,本次卸任的6只基金,交由孟傑、李坤元、魏成、孫碩、張巖、莊騰飛等6位基金經理管理。其中,規模最大的宏利轉型機遇由孟傑接管,孟傑旗下基金產品數量也達到了7只,形成基金經理“一拖七”的局面,管理規模升至66.20億元,代替王鵬成爲公司權益類產品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孟傑是宏利基金旗下資歷豐富的“老將”,投資經理年限達4.44年,他於2015年加入宏利基金,現任研究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兼基金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宏利轉型機遇被孟傑接管之後,短期內業績大跌,繼任者投研及風控能力備受質疑,不少基民在互動平臺要求更換基金經理。
從單日表現看,1月27日和2月5日,即龍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和蛇年第一個交易日,宏利轉型機遇A淨值分別下跌6.00%和10.07%,兩天回撤15.47%,回撤幅度在全市場權益基金中位列第一。
2月10日至12日,儘管該基金淨值分別上漲0.43%、1.71%和1.95%,但距離淨值修復仍有較大空間。
爲進一步瞭解情況,《華夏時報》記者2月12日聯繫了宏利基金,併發送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具體回覆。
從投資績效來看,孟傑近三年來表現差強人意。據Wind投資經理指數(公募偏股)顯示,截至2025年2月12日,孟傑年內任職回報率爲-3.05%,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近一年、近兩年和近三年任職回報率分別爲8.48%、-16.51%和-8.46%。
權益業績“冰火兩重天”
2023年4月20日,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公司名稱變更爲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是國內首批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已轉型爲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然而,這家外資公募並無太多優勢,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宏利基金旗下共有65只公募產品,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爲797.15億元,在全市場排第70位,其中權益類產品(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僅有187.79億元,佔比約20%。
業績方面呈現“冰火兩重天”。具體來看,截至2月12日,宏利基金旗下8只股票型基金(AC類份額合併計算),有2只年內收益率爲負,宏利中證主要消費紅利A虧損最大,跌幅爲5.33%。
再看混合型產品,宏利基金旗下有30只,今年以來回報率最高的產品收益爲14.03%,回報率最低爲-2.28%。其中約八分之一淪爲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包括宏利消費行業量化精選、宏利半導體產業、宏利領先中小盤等。
“權益類基金更能體現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資深金融業人士、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基金公司彌補權益短板,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加強投研團隊建設,培養具備深厚研究功底和良好投資業績的基金經理。其次,優化產品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和公司定位,合理佈局權益類產品線,豐富產品類型。此外,還需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確保權益類產品在追求收益的同時,能夠有效控制風險。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