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對中國入境遊的五個預判
7月2日,攜程集團董事長樑建章接受一衆媒體採訪,針對中國入境遊現狀以及未來,簡明扼要地給出五個預判。
1、入境遊核心競爭力是超高性價比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關鍵點:
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
先進的城市基建與配套;
更低廉的旅遊消費價格。
第一點無需贅述。
先進的城市基建與配套是這波中國入境遊開放浪潮中,被最多提及的一個爆點。在社交媒體上,幾乎每一個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感嘆中國城市科幻般的先進程度以及更人性化的城市服務,這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打破了長期以來外國人對中國的固有印象,中外在城市建設領域的明顯反差,刺激更多外國人想要來到中國親身感受。
更低廉的旅遊消費價格讓外國人能輕鬆負擔來華旅遊的開銷。一方面,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國內酒店爲代表的旅遊硬成本更爲低廉。在洛杉磯住進一家還不錯的中高端酒店,或許要500美元/間夜,但是在上海同等品質的酒店或許只需要500元人民幣。另一方面,國內餐飲、娛樂、購物等方面的花銷也遠低於發達國家,這同時是外國人在TikTok上最經常分享的內容之一。
要知道外國人可不是"人傻錢多速來",他們對於高性價比的要求甚至要遠超中國人。例如,對於一名德國人而言,日本和中國只不過都是遠東地區的兩個長途旅遊目的地,去哪個國家更加便捷、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更豐富的旅遊體驗,自然就選哪個國家。
一流的旅遊資源+一流的城市基建+低廉的旅遊消費價格,再配合現在的免籤政策,中國在外國人眼裡的旅遊性價比已經大幅提升。而且中國廣袤的國土面積讓入境遊存在巨大的發展縱深,使得在這種超高性價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這對於外國遊客的吸引力是絕對致命的,參考東南亞對中國人的吸引力,就更一目瞭然了。
2、入境遊的潛力增量在歐美
中國入境遊三大核心客源地分別是亞洲、北美和歐洲。
亞洲是中國入境遊的基本盤,東亞的日本和韓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是過去及現在入境遊的主力客羣。但這也意味着中國想要從這些國家短期內獲取更多入境遊增量客源的難度越來越大,未來主要是靠精耕細作來慢慢提升它們的入境遊客流量。
北美和歐洲則是依然具有很大的客源開發潛力。一方面,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歐美主要國家赴華入境遊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再加上中國針對歐美諸國的免籤政策真正發揮效應尚有一段緩衝期。理論上說,在中國與歐美均保持開放態度及加速推動旅遊人口流動的大前提下,未來3-5年歐美赴華入境遊人次爆發式增長是存在極大可能的。另一方面,亞洲雖然給中國入境遊貢獻了大量客流,但是這些國家遊客入華的人均旅遊消費水平並不高。歐美則不同,由於中國是長線旅遊目的地,因此人均客單價原本就更高,而且歐美遊客在中國的消費熱情更高,消費力度更大,既能夠貢獻入境遊人次,又能夠貢獻入境遊收入。
因此,中國入境遊未來的主攻方向需要聚焦在歐美。
3、入境遊應該重點扶持航班、活動和會議
綜合過往兩年入境遊大數據可以發現,阻礙中國入境遊發展的一大因素還是航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與歐美之間的航班恢復進展緩慢,導致機票價格高企,這成爲影響歐美遊客前往中國的一大攔路虎。
在中國熱門入境遊城市中,北京的入境遊熱度目前不及上海,核心原因在於北京的很多國際會議、展覽、博覽會等大型活動尚未完全恢復,這些活動恰恰是刺激入境遊的有效抓手。
此外,參考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新加坡演唱會案例,中國現在迫切需要吸引一批在國際上具有絕對號召力的演藝、體育、文化等領域的明星來到中國舉辦專場活動,透過他們的國際影響力,吸引一批外國粉絲羣體來到中國追星,由於這些粉絲又多以年輕人爲主,擅長使用TikTok等社交媒體進行內容製作與傳播,是中國入境遊在海外的重要傳播者。
中國可以考慮重點在這三個方面進行扶持補助,必然對刺激入境遊有極大助力作用。
4、入境遊企業需要穿透短期"高投入低迴報"陷阱
入境遊的發展離不開旅遊企業,尤其是大型旅遊企業的參與。然而在中短期內,入境遊卻是一個典型的"高投入低迴報"的買賣。畢竟入境遊前期佈局時間長、投入的資源多、獲取的收益點少且低。即便是對於攜程這樣的頭部OTA而言,入境遊產品的佣金收入是遠低於出境遊的,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內旅遊企業佈局入境遊的決心與信心。
國內旅遊企業佈局入境遊要注重長期效應,這是未來5-10年中國旅遊業確定的一大增量市場,只要是增量,旅遊企業就必須要堅持去佈局追逐,中國旅遊業本身進入存量市場階段,真正可以挖掘的增量市場原本就不多了。
這考驗的是企業的戰略眼光和中長期佈局能力。
5、入境遊是中小旅遊企業創業的黃金市場
相對於大型旅遊企業而言,中小旅遊企業反而更容易在入境遊浪潮中率先抓取到時代紅利。一方面,入境遊的市場大盤詳細劃分下來,依然是需要針對一個個具體的客源國去做生意的。而每一個國家與中國之間的入境遊經濟都存在語言、供應鏈等方面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入境遊產業鏈註定是繁瑣且複雜的,從上游資源盤點,到中游平臺攬客,再到下游地接服務,中間涉及數不勝數的細節。這些無一不是需要對口的專業人才和企業去死磕才行。
這反而是大型旅遊企業觸及不到的超級細分市場,適合一批小而美的專業型旅遊企業深耕細作。有志於在入境遊領域創業的旅遊從業者可以積極佈局,或許入境遊創業很難快速做大或者一夜暴富,但是賺到穩定收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入境遊團散比正在發生快速變化,散客客源的佔比大幅提升。攜程海外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遊訂單量整體同比增幅翻倍,其中自由行、門票、接送機等訂單同比有明顯漲幅。很多國內入境遊創業企業已經開始透過平臺去攬客。例如,上海南新雅皇冠假日酒店,去年參加Mega Sale、Go China等營銷活動,並加入機酒打包產品套餐,近三個月酒店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90%。從這一點可以判斷,未來入境遊自由行賽道有可能誕生一批特色明顯的小創業玩家。
參照美國入境遊發展歷程,入境遊市場規模佔到GDP的1%-2%左右,也就是1-2萬億美元的規模。理論上中國入境遊是可以發展到同等規模與水平的。從現階段來看,中國入境遊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速,3-5年內讓入境遊規模返三四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