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姚金健:構建自主可控供應鏈體系,鞏固鋰電產業優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3月6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姚金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國軒高科試製工程分院試製機加部總監姚金健今年帶來了一份關於夯實高水平自立自強根基,鞏固中國鋰電池產業全球領先優勢的建議。

姚金健表示,我國鋰電池產業已成爲彰顯中國科技硬實力的“國家名片”。截至2024年底,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2萬億元,以67.3%的全球市場份額連續六年穩居世界首位。然而,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仍面臨技術瓶頸、供應鏈風險、人才困境三大核心挑戰。

就此姚金健建議,實施下一代電池技術攻堅工程:如組建國家固態電池創新中心,全力聚焦核心技術攻關,對符合相關標準的企業與高校,經嚴謹評估其技術具有切實可落地量產的可能性後,給予補貼及獎勵,激勵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構建專利反制與轉化體系,並藉助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積極開展新材料的研發與設計;推廣實施固態電池國家強制標準,實現對下一代電池從生產到回收全鏈條的精細化優化、全方位監控以及系統性升級等。

同時姚金健表示,可構建自主可控供應鏈體系,通過實施“資源自主化、技術高端化、供應多元化、循環規模化”的立體化戰略,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可控,爲我國新能源產業在全球競爭中提供堅實保障和有力支撐。

此外姚金健建議,高校整合物理、化學、材料等學科資源,開設“能源系統工程”等交叉課程,並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校企共建實驗室,推動跨學科教育改革;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共建“新能源工程師學院”等,在實戰中增強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優化人才評價體系,將專利轉化、技術推廣納入考覈指標,破除“唯論文”傾向,並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引進海外高端人才等。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