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〡孫鶴羣委員:強化供給激發活力 推動全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2月8日上午9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泰安市岱嶽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岱嶽區政協委員、岱嶽區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鶴羣的提案是《強化供給激發活力推動全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岱嶽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旅融合發展,強化業態升級、項目建設、主體培育、宣傳營銷“四輪驅動”,串聯特色文化、鄉村休閒、紅色主題、動感體驗“四類路線”,舉辦天平湖新青年音樂節,樂迷人數達到了5.2萬人次,成爲泰山文旅新燃點。承辦《啓航2025》央視元旦跨年晚會,大汶口文化、石敢當文化等多項岱嶽元素走向全國觀衆視野,全網話題閱讀量超過50億次,“大美岱嶽、敢當故里”的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但工作中還存在問題和不足:一是市場主體活力不足,老項目生存發展壓力大。二是產品業態供給形式單一,仍然以傳統的觀光型項目爲主。三是宣傳營銷創意策劃能力不夠強,缺乏對全區文旅品牌形象的整體策劃打造。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攥指成拳,凝聚發展合力。一是“一股繩”推進。緊扣全區“112275”工作思路,從戰略高度和全局層面更加重視文旅消費,發揮文化旅遊政府資金獎補、消費補貼槓桿撬動作用,加大對A級旅遊景區、星級飯店、文創旅遊商品等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實現主體有動力、市場有活力,形成本土骨幹文旅企業強支撐、優勢文旅企業集羣創新活躍的良好局面。二是“一盤棋”發展。樹立“+旅遊”思維,進一步打破邊界,全域協作,跨界融合,推動商務部門商貿美食、水利部門水庫水利、林業部門林業溼地、教體部門賽事研學、文旅部門文化文物等資源,擁抱旅遊、擁抱發展,促進產業融合、部門融合、區域融合,不斷催生新項目、新業態、新模式。三是“一張網”服務。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優化交通網絡,推動旅遊諮詢服務中心、景區廁所、停車場等升級改造,延伸服務觸角,提升服務水平,做強“岱嶽服務”品牌。

二、創新求變,強化文旅供給。一是空間上塑形。做大“天平湖、石敢當文化園、溫德姆酒店、劉老根大舞臺”城市中心,做強泰山九女峰岱嶽西門戶,做活大汶口文化南部文旅,做通泰山東麓岱嶽鄉村田園東大門,做亮大汶河濱水休閒廊道。與泰山呼應形成倒“T”字型發展格局,實現“一河延展”,構建文旅產業發展空間體系。二是思維上變革。走“輕資產運營之路”,聚焦動能轉換、產品煥新,聚焦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和微改造精提升項目,不斷開拓微度假、輕休閒、煙火氣等新興市場,推動大項目思維向好項目思維轉變。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加強文化館、圖書館、非遺館、美術館等場館建設。引入市場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三是產品上突破。推進場景革命,圍繞“吃住行遊購娛”逐一挖掘打造,努力構築一批沉浸式體驗互動場景,推出一批具有岱嶽特色的獨特賣點。深挖大汶口文化、泰山石敢當文化等歷史文化內涵,推進非遺、文創商品特色化、品牌化。大力發展以泰山黃精爲代表的康養旅遊,以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博物館爲代表的紅色旅遊,以黃前下港片區發展爲代表的深度休閒度假旅遊。優化旅遊住宿結構,做強一批星級飯店、主題酒店,引入度假酒店、野奢酒店、精品民宿等多元化住宿類型,提高接待能力和水準。

三、各顯神通,做足營銷推廣。一是聯合捆綁。建立政府、行業、媒體、公衆等共同參與的整體營銷機制,建立推廣聯盟等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外宣、招商、文化交流、節慶賽事等活動,開展宣傳推廣,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全域旅遊營銷格局。二是精準營銷。圍繞遊客需求展開營銷,洞察對社會、市場、需求的細節,把定位做準,把產品做精,把內容做足,把傳播做寬,讓“情緒經濟”成爲營銷增長的“新槓桿”。三是品牌塑造。設立旅遊營銷專項資金,以“經營城市”的理念,塑造旅遊目的地形象。在省內高速沿線、重要客源地城市、高鐵站出入口等設置岱嶽旅遊宣傳廣告。與專業營銷團隊合作,策劃開展各類線上線下的文娛、體育、市集、節慶等營銷推廣活動,充分發揮宣傳營銷在品牌打造、產品重塑、流量導入等方面的作用,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大衆新聞記者 劉濤)

(大衆日報及大衆新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文字投稿務必配上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投大衆日報泰安記者站電子郵箱dzrbta@126.com,熱線電話:05388011909。來稿請務必註明作者、手機,以便進一步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