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民企談|劉永好:不要做“內卷式”競爭,要做創新性競爭

2025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已經連續多屆參加全國兩會。今年,劉永好在全國兩會上帶來的建議主要關注農業的現代化、民營經濟健康成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此前,劉永好參加了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作爲民營企業負責人代表之一在現場發言。據介紹,當天他發言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農業企業,“作爲民營企業,在新的格局下要不躺平,敢於有所作爲,迎接新的格局。”他還提到,“我們農業企業,在新的格局裡面,要積極參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我們所在的行業而言,要抓好育種工作,把豬育好,提高效率,節約糧食;積極藉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能力,實現降本增效。”

全國兩會期間,劉永好接受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的採訪。在採訪過程中,劉永好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我理解的‘內卷式’競爭,就是低質量的,一味地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搶佔市場,沒有在科技上下功夫,或者是沒有在產品力上下功夫。我們不要做低質量的‘內卷式’競爭,要做創新性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受訪者供圖。

傳統產業必須走新質生產力的道路

貝殼財經: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着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你認爲企業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在幾年前就提出了鄉村振興“五五工程”,其中一項是五年計劃投資500億元,重點佈局以生豬養殖、肉製品深加工爲主的肉蛋奶產業,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治理的數字鄉村發展,以及冷鏈物流、生態環保、鄉村旅遊等產業,帶動當地農戶及中小微企業發展。

我們在鄉村振興“五五工程”執行過程中,會進行合理規劃,做好企業和農民的分工,教給農民新技術,讓利給農民,幫助他們提升收益。比如,在養豬方面,我們是“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公司做相對難的事情,農民負責相對簡單的部分,公司會把一些高效且科學的生產方式教給農民,形成互幫互助的格局,從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農業現代化一定不能在犧牲我們廣大農民的利益上推進,農業現代化是要用現代科技來武裝我們的農業,走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道路。通過數字化轉型、生物技術突破和助農機制創新等方式,大家一起構建一個讓廣大農民能參與、能受益、能成長的產業生態。

貝殼財經:剛纔提到,要“走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道路”,能展開講講嗎?

劉永好:農業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工業革命時期,汽車的出現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馬車,這是新技術在推動時代進步。農業屬於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具有基礎性,肉、蛋、奶等不會消失,但生產方式需要轉變,如何擴大規模、導入科技、優化品種、提升效率等等都是我們在做的事情,我們要用創新的方式進行生產,用科技賦能農業。

這些年,我們一直用新質生產力武裝傳統農牧業,投入了400多億元做轉型發展。我們融入國家大戰略,積極在育種上做投入,在豬芯片鴨芯片上做“卡脖子”工程突破。在生豬養殖方面,育種非常重要,我們目前正與十多家研究單位和企業合作,目標是培育出達到國際水準的豬種,減少對進口種豬的依賴。此外,通過彙集養殖數據形成大數據,並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生產效率,這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我是一個老農人,但我也要當好新農人。我們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積極參與發展新質生產力。

企業需要持續降本增效以增強抗週期能力

貝殼財經: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或建議?

劉永好:我們傳統產業特別需要對“內卷式”競爭進行整治。現在很多低質量的“內卷式”競爭已經讓很多企業都受不了,很多企業都沒有利潤。

我理解的“內卷式”競爭,就是低質量的,一味地通過降價促銷等方式搶佔市場,沒有在科技上下功夫,或者是沒有在產品力上下功夫。具體到我們農業領域,就是你不在口味、質量和消費者體驗等方面下功夫,而是一味比拼價格,你低他更低,捲來捲去誰都不賺錢,這就是“內卷式”競爭。

我們應該做的是鼓勵創新性的競爭。我們要通過科技的力量來提升產品的質量、產量、效率、價值,專注於用研發來改良品種、口味等,以此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就是創新性競爭。創新性競爭和良性競爭不僅對企業自身發展有利,也對社會整體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有助於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

貝殼財經:近年來,生豬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新希望集團是如何看待和應對豬週期的?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已經經歷了多輪豬週期,接受了檢驗,也完成了挑戰。豬價低谷時,我們也虧損過,去年豬價回暖,我們實現了盈利。這些年,在應對豬週期方面,的確積累了一些經驗。

面對豬週期,我們的措施是:首先,聚焦主業;其次,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第三,科技賦能,提升效率和效益;第四,開發新產品增強市場適應能力。這是一套“組合拳”,旨在提升我們的抗週期能力。

豬週期是生豬養殖行業特有的經濟現象,它的形成原因很複雜,涉及因素很多,而且影響廣泛。解決豬週期波動是個大問題,很難很複雜。

新希望集團的優勢在於飼料產量全球第一,我們積累了幾十年的原料價格波動情況和市場價格走勢數據。我們希望,業內的多家企業可以聯合起來,在政府的支持下,把這些行業數據,包括國際市場的一些相關數據都彙集到一起,做一個關於豬週期預測的模型。通過將人工智能算法與多種生產要素數據相結合,有望相對準確地預測豬週期,這對指導企業的生產具有積極作用。

民營企業不躺平,積極迎接新格局

DeepSeek:在“AI+現代農業”的探索方面,新希望集團做了哪些事情?

劉永好:我們一直在進行“AI+現代農業”的探索,未來隨着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在飼料配方、育種的基因檢測、冷鏈物流效率、疫病防控等方面帶來積極改變。

AI大模型的應用確實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目前,新希望集團鼓勵我們的設計隊伍、營銷隊伍、管理隊伍等都與AI大模型合作。我覺得,我們要了解它、學習它、使用它,一定會給企業帶來好處。新希望集團在堅持主業的時候必須關注人工智能,把AI大模型應用到傳統產業上,就是在爲傳統產業注入新質生產力。

DeepSeek:如何看待目前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從政策環境和企業發展角度,這些政策能否提升民營企業的信心?

劉永好:民營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56789”的局面十分不易。現如今,民營企業進步了,科技企業成長了,不僅在高端製造、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成績,不少在傳統行業的民營企業也找到新的發展道路。

2月17日的座談會上,總書記說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讓民營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我們要珍惜國家的好政策,在複雜局面下不畏難、更不躺平,繼續努力拼搏,推動企業更好地轉型發展。

我們農業企業,在新的格局裡面,要積極參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希望集團要腳踏實地,用現代科技來武裝我們的農業,爲農民做貢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胡萌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