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END的啓示
(圖/美聯社)
南韓總統李在明訪美首次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提出兩韓「END」構想以便早日終熄冷戰。儘管南韓朝野在國會吵架,李在明身爲新上任的南韓總統還是在世人面前釋明和強調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
李在明所指的「END」是Exchange(兩韓交流)、Normalization(兩韓關係正常化)、Denuclearization(促成北韓非核化)三個步驟,並進一步告訴金正恩,南韓不會「併吞北韓」達成統一,要北韓放心,兩韓先和平相處就好。
不幸,李在明喊出的構想事先沒有獲得川普的支持。李在明請求美國對南韓課稅15%,但美國不甩仍維持25%。李在明萬分氣不過,就找來執政民主黨部分國會議員跑到美國駐韓大使館舉行示威。
川普知道李在明系反美出身。在華盛頓說此次「川李會」非常成功,然而,回到首爾就說,如果同意川普的3500億美元的投資要求,李在明不僅要被國會彈劾,南韓就要再次面臨金融危機等。
李在明似乎不怕川普,認爲自己手裡有「北韓牌」可以發揮,還說可在「美朝間」可以扮演談判中介。讓川普聽了可笑極了,川普與金正恩已有三次會談,兩人已成好友,根本不需要李在明的任何居間角色。
美韓關係惡化。川普對李在明上臺短短4個月以來的施政不滿意,不僅是關稅問題,還包括將82歲的統一教總裁韓鶴子、基督教李姓牧師等多人涉嫌賄賂前總統尹錫悅夫婦及現任反對黨國會議員金錢等罪名關進牢房。
尤其24日,川普設宴款待145個國家出席聯合國大會的領袖與代表,李在明卻參加了另外一個會議未出席。10月底至11月初,APEC首腦會議輪到南韓主辦的情況下,此刻「川習會」會不會帶來變數值得觀察。
國情幾近類似的臺韓來說,施政上李在明比賴清德辛苦百倍,但臺韓政治的共同點是,法官和檢察官不主持正義與良心,總統可以任意關閉具有78年曆史的檢察廳,分成偵查廳與起訴廳。並且把曾偵辦李在明的所有檢察官下放至閒職。
這種「政治報復」,不僅只會影響到民間,並且會成爲南韓與國際間促進貿易合作與交流的絆腳石,外國企業紛紛打包離韓,再也不願意前往南韓投資了。臺韓都靠輸出養活人民,值得臺灣留意。
記得數十年前,臺灣主辦國際獅子會年會時,爲了給世界各國貴賓好印象展開清潔大街小巷運動。這次南韓爲了迎接即將到來的APEC會議,李在明要求全韓掃街。問題是,朝野整天吵架還有什麼臉要求人民一起清潔街道?
看到卓揆至花蓮慰問水災難民,開會中卻「甩頭」離場,這是政治顏色不同所造成,臺灣真比南韓可悲啊!賴清德趕快學習李在明的「END」,追求兩岸和平統一才能終止國內的政治惡鬥!(作者爲韓國昌信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