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協會同日發聲:“降溫”智能駕駛“虛火” 呼籲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制修訂

財聯社4月17日訊(記者劉陽)在車企對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佈局全面加速之時,監管層及行業協會對當前“虛火旺盛”的智能駕駛“點了剎車”。

4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兩大分別代表汽車生產與技術研發領域的行業組織先後發聲,呼籲加強行業自律,並強化組合駕駛輔助產品管理落實,規範行業認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組合駕駛輔助功能已進入市場規模化應用階段,NOA等相關功能應用快速普及。然而技術的成熟度與市場的熱度存在偏離,感知系統在複雜場景下的侷限性仍然客觀存在,組合駕駛輔助產品從可用到好用仍有距離,車企宣傳邊界模糊、用戶認知偏差等問題日益凸顯,部分駕駛員對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概念混淆,因駕駛員錯誤使用駕駛輔助功能導致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張進華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應加快推進相關標準制修訂及實施,引導企業規範宣傳,加強消費者安全認知。

同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付炳鋒在題爲“加強行業自律,守護技術初心——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的文章中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依賴技術突破和市場推動,也亟需制度保障與行業自律共同發力,構建協同有序、規範透明的創新生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倡議進一步規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的安全管理、營銷宣傳,推動形成“技術進步與責任落實並重”的健康發展生態。

兩大協會高層的同日表態,被業界視爲是對此前一日工信部相關公告的呼應。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在工信部官網上發佈題爲《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的公告。公告中特別“強調”:汽車生產企業需要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隨後,有市場有消息稱,有19家車企及業界頭部系統供應商參加了同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舉行的閉門會。會上,監管層對今年2月由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的落實情況作了重點部署。

儘管該閉門會消息未得到官方證實,但有接近監管層的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加強行業自律、強化相關產品管理落實,並規範行業認知確有必要。

張進華認爲,當前國內外多家車企相繼推出了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產品,並提出“L2+”“L2++”等誤導性概念,或在試駕體驗時向消費者演示“脫手”“脫眼”等不規範操作,易導致消費者對組合駕駛輔助系統過度信賴,在銷售和用戶使用環節未明確告知系統的功能及性能限制、駕駛員職責與狀態要求等關鍵信息,易導致用戶高估產品的能力水平,從而引發安全隱患。

在業界看來,部分車企在宣傳時將L3級自動駕駛能力“下放”至L2級組合輔助駕駛,是造成當前行業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依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所以要正確理解。L3是輔助自動駕駛,在啓動L3功能時,主駕從駕駛員變成安全監督員,依然要對車進行監控,做好隨時接管車的準備。從用戶的使用角度看,在人駕的時候人負責,車駕的時候就是廠商來負責。”在嵐圖科技CEO盧放看來,實現L3要根據整體的能力和法規的進展來判斷,現在尚無特別明確的時間表。“我們希望能儘快出臺法規來引導、規範。如果中國在這方面的法規能夠快速落地,也可以證明,中國在智能新能源汽車方面已經實現全球引領。”

“工信部此公告的發佈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通過強化管理,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規範市場秩序。”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則認爲,該公告的發佈對智能汽車領域具有三方面影響:首先,將顯著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安全水平;其次,公告有助於規範市場秩序,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還將促進技術創新與健康發展,有助於構建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該領域,共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