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宗慶後離世,娃哈哈家族上演‘宮斗大戲’,誰纔是真贏家?
宗慶後遺產風波:企業傳承變成“家族宮鬥劇”,娃哈哈家族“內鬥”升級
7月17日,浙江杭州,一則“宗慶後遺產糾紛升級”的消息衝上熱搜。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去世後,家族內部圍繞企業權益的爭奪戰愈演愈烈。據媒體報道,宗慶後親屬間就股權分配、管理權等問題產生分歧,甚至有傳言稱“有人想爭奪控制權”。
娃哈哈集團方面此前回應:“這是家族內部事務,與公司運營、業務無關,公司不會提供任何答覆。”而工商信息顯示,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是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下屬的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屬於國有資本持股。
針對這場風波,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我們前期接到很多相關電話和投訴,已經成立專班介入處理,希望能儘快解決。”但當被問及專班是否由財政局牽頭時,對方卻含糊其辭:“內部只有個別人知道,不方便進一步答覆。”
一場本該在家族內部解決的傳承問題,如今卻演變成“專班介入”的公共事件,背後究竟藏着多少利益糾葛?
企業傳承不是“分蛋糕”,別讓親情敗給利益
說實話,宗慶後離世後,這場遺產糾紛早有預兆。作爲中國飲料行業的“教父級”人物,他一手打造的娃哈哈集團,不僅是民營企業的標杆,更承載着無數人的情感記憶。可如今,家族內部卻爲了“誰多分一杯羹”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鬧到需要政府專班介入,實在讓人唏噓。
更諷刺的是,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是國有資本,這意味着家族內部的爭奪,本質上是“小家”與“大家”的博弈。宗慶後生前多次強調“企業是社會的”,可現在他的後人卻在爲股權分配撕破臉,這難道是他想看到的嗎?
現實中,類似的“家族內鬥”並不少見。從某知名地產企業的“兄弟反目”,到某餐飲巨頭的“易友爭產”,再到這次娃哈哈的“遺產風波”,核心問題只有一個:企業傳承,到底該傳“權”還是傳“魂”?
傳“權”,就是簡單分股權、分職位,結果往往是“能者下、庸者上”,企業淪爲家族利益的提款機;傳“魂”,則是傳承創始人的精神、價值觀和對企業的責任感,讓企業真正成爲“百年老店”。宗慶後一生低調務實,把娃哈哈從校辦工廠做到行業龍頭,靠的就是“踏實做事、對消費者負責”的信念。可現在,他的後人卻在爲“誰多拿1%的股份”鬧上新聞,這不是對宗老的背叛嗎?
更讓人心寒的是,這場風波中,沒有人關心娃哈哈的未來。員工在擔心“管理層會不會換血”,消費者在疑惑“產品質量會不會受影響”,合作伙伴在觀望“合作還能不能繼續”。而家族內部,卻只盯着股權書上的數字——這哪裡是傳承,分明是“敗家”!
企業傳承,該守住的是“魂”而非“權”
宗慶後的遺產糾紛,給所有民營企業敲響了警鐘:家族企業可以傳給後代,但企業的“魂”必須傳給時代。股權可以分,職位可以讓,但對企業責任的堅守、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對社會價值的創造,這些不能丟。
政府成立專班介入,或許能暫時平息風波,但真正要解決的,是家族內部對“傳承”的理解——是把它當成一場“分蛋糕”的遊戲,還是當成一份“接力跑”的責任?
互動話題:你覺得家族企業傳承,最重要的是傳“權”還是傳“魂”?你身邊有類似的“家族內鬥”案例嗎?來評論區聊聊,企業傳承到底該怎麼做纔不“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