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局勢升 學者:和平是民主之母 需要和平推而非兵推

由龍應臺基金會主辦的2025年「思沙龍。不尋常對話」,今年首場活動邀請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於3月16日以「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爲題演講。圖左爲吳玉山,圖右爲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臺。記者謝守真/攝影

在賴總統近日明確大陸爲「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五大國安威脅和十七項因應措施後,兩岸局勢再蒙壓力。中研院院士吳玉山表示,和平是民主之母,臺灣現在迫切需要和平研究,若臺海開戰會對全世界產生影響。臺灣社會需要烏鴉,在相對開放的環境裡,要有人針對相關議題站出來說出問題,讓衆人有更廣闊的討論空間。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則指,面對兩岸關係,臺灣需要和平推而非兵推,以避免成爲強權桌上的一盤菜。

龍應臺基金會3月16日舉辦2025年「思沙龍。不尋常對話」,邀請吳玉山以「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爲題演講,分析民主與和平的共生關係。龍應臺首先說道,過去看國際媒體上的戰亂流離鏡頭,大部分講的是敘利亞,這對臺灣人來說或有些遙遠,但在俄烏戰爭開打後,臺灣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大部分會覺得「我們已經真的走到十字路口」。

吳玉山認爲,現在臺灣非常迫切需要的是和平研究,今年臺灣外在安全環境惡化,戰爭已逐漸迫近,對岸軍事威脅升溫,兩岸關係快速惡化,國內備戰動作,役男當兵年限增長,軍事預算大幅增加,國家安全凌駕一切。同時,國外研判兩岸開戰的機率增加,最常被提到的一個年份是2027年,現在已是2025年顯示時間正在迫近,戰爭已不是遙遠想像,而是眼前可能發生的狀況。

吳玉山續指,現在國內碰到對和平的各式各樣主張,有些主張會說應該去備戰,這是現實主義的和平主張,還有人可能說必須要減緩發生衝突的原因,這個被認爲是建構主義的和平主張等等。那碰到這些主張時,除身家性命,自然會關切民主跟自由。他提醒,應該關注幾點,包括:一和平與戰爭的影響;二、帶來和平與戰爭的原因爲何;三、如何避戰、止戰(和平倡議)。

吳玉山再指,和平是民主之母,不論是歐美國家或是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史,都讓衆人看到和平跟穩定是自由民主之母,而戰爭或戰爭的威脅都會讓自由民主卻步。他呼籲,「臺海開戰會對全世界產生影響」,臺灣社會需要烏鴉,在相對開放的環境裡,針對相關議題要有人站出來說出問題,讓衆人有更廣闊的討論空間。

另,吳玉山提到,愈來愈多人認爲戰爭有可能發生,特別戰爭是個「黑天鵝」,是非常少數會發生的狀況,儘管機率不高,但要當成非常不得了的事情。就如教宗方濟各在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報說,「戰爭是一場空,是一場錯犯」,而賴總統則說,「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龍應臺形容,多年來「和平」一詞就如打地鼠遊戲,一冒出來後就被打下去。和平在臺灣社會似乎已被貶爲等同於投降、敗國、背叛,又或有人認爲和平等於幼稚、不實際。但臺灣是民主社會,特質應是政府決策能被足夠監督,且民間社會有足夠知識力和判斷力,防止任何一個政黨把國家帶上危局的路。

龍應臺最後提到,「爲什麼只有兵推,沒有和平推?」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透過民主的手段去獲得自由,「臺灣需要和平推而不是兵推」,這纔是真正要努力的事,才能避免臺灣不被盟友出賣變成強權桌上的一盤菜。

對於各界討論2027年臺海開戰可能,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指,2027年確實是個關口,但變數太多沒人能確定。「臺海開戰會對全世界產生影響」,臺灣社會需要烏鴉,在相對開放的環境裡,針對相關議題要有人站出來說出問題,讓衆人有更廣闊的討論空間。記者謝守真/攝影

作家、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提到,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透過民主的手段去獲得自由,「臺灣需要和平推而不是兵推」,這纔是真正要努力的事,才能避免臺灣不被盟友出賣變成強權桌上的一盤菜。記者謝守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