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奧運模式」理解不同?陸委會:盼尋求折衷方案

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中華隊鍾俊傑(左起)、黃卓乘、洪俊義當地時間24日在跆拳道男子團體項目摘下銀牌。頒獎結束後,我方官員在混採區向選手頒發教育部長賀電,引發陸方人員上前查看,雙方發生推擠衝突。(大專體總提供/李弘斌臺北傳真)

臺灣運動員參加德國世大運,日前爆發陸方體育協會人員試圖搶奪教育部頒發選手賀電風波,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30日表示,「奧會模式」應全面準確執行,不該出現違反該模式的「名、旗、歌、徽與資料、口號、標識」,強調民進黨造謠挑戰「奧會模式」就是想藉體育謀獨。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今天(31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迴應,雙方對「奧會模式」的理解不同,相信大家可以找到折衷方案,過去的比賽都很順利進行,希望未來不要再出現爭議。

樑文傑指出,在這次德國世大運期間,臺灣相關單位在比賽會場之外租了一間民房作爲選手中繼站,貼上臺灣的名稱與中華民國國旗,從北京的角度來講,他們認爲此舉違反「奧會模式」,但是在我們的理解,「奧會模式」只約束在場內的行爲,比賽場外完全不適用,但陸方仍要求我方撤下在中繼站佈置的國旗,「這就是雙方對於適用範圍理解,基本上不一樣,對方想要不斷擴大,但我方不能接受。」

即使如此,樑文傑樂觀認爲,兩岸互相對「奧會模式」理解的不同,相信大家還是可以找到折衷方案,希望未來臺灣派選手到中國大陸參加比賽,都能夠順利進行,不要再發生類似爭議。

樑文傑說,2023年成都世大運和2024年的杭州亞運,臺灣都派了代表團去參加,也都非常順利,希望即將到來的成都世運會也能夠按照過去2年的經驗,能夠順利舉辦。

樑文傑表示,向奪牌選手頒發賀電是慣例,通常就是在代表團內部進行,這和「奧會模式」所規範的,在比賽場地上面的行爲其實是沒有關係的,希望此事不要進一步影響到未來的各項賽事,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所舉辦的體育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