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即將降息 短期美元走貶、明年第1季有望反彈

新臺幣兌美元急升,17日收在30.065元,經濟學家指出,這波走勢主要與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有關,加上市場預期川普對聯準會決策層的影響力增強,導致非美貨幣普遍升值。未來美元與非美貨幣的走勢將取決於聯準會實際降息幅度、鮑爾談話重點,以及對等關稅發酵後的影響,不過預期短期內非美貨幣強勢、美元相對弱勢,到明年第1季末有望見到美元稍微走升。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表示,新臺幣本月已升值約1.8%,背後關鍵是市場擔憂聯準會即將展開更大幅度降息。臺灣中央銀行短期內不太可能調整利率,反觀美國若在9月和10月持續降息,將進一步壓低美元走勢。

林啓超分析,市場目前預期今年聯準會可能降息二到三碼,明年再降三碼,使政策利率於2026年底降至3%。然而,川普希望降息幅度更大,其推動的人事佈局使得聯準會更趨向鴿派,一旦FOMC新進成員影響點陣圖判斷,市場對降息幅度的預期可能加大,這也是近期非美貨幣齊漲的背景,18日清晨鮑爾的發言顯得格外關鍵,其論述將影響市場對後續政策路徑的解讀。

富邦金控(2881)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則指出,目前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一碼,今年降息超過三碼的機率不高,否則反而可能讓市場解讀爲美國經濟陷入更嚴重問題。至於非美貨幣近期強勢,亞洲貨幣都大幅升值,原因在於外資加碼資金涌入,加上出口商趕緊結匯,形成升勢加速。

展望外匯走勢,林啓超認爲,目前美國勞動市場走弱,加上川普持續施壓希望更快降息,若降息步調加快,短期內非美貨幣可能延續升值趨勢,新臺幣甚至有「坐三望二」的壓力。

羅瑋認爲,日本央行預計最快10月或年底再升息,也讓美元短期走勢偏弱,預計9月降息後,美元指數可能再探96;中長期來看,到明年第1季末美元可能再度轉強,主因是屆時美國對等關稅的經濟影響將逐漸顯現,美國政府還可增加財政稅收,加上部分國家承諾增加對美採購與投資,甚至日本對美國提供5,500億美元的戰略產業投資資金,都可能推升美元再度走升,非美貨幣理論上也會偏弱,但不見得所有非美貨幣都會同步偏弱,還可能有其他美國政策因素干擾。

美國聯準會即將降息,美元短期內趨於弱勢。圖/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