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年出臺舉措 北京支持民營經濟再出大招|北京經濟新航標
近日,市委財經委審議通過並印發了《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高質量發展2025年工作要點》,安排了七大部分25個方面59條措施。這是北京繼2024年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之後又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舉措。北京已連續八年實施了1500餘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自2020年以來,北京爲企業提供信息查詢、問題辦理、投訴舉報等服務超42萬件;建立完善全方位的企業服務體系,幫助企業解決訴求問題9.9萬個等。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更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今年也將研究推進民營經濟地方立法,爲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健全“無事不擾”企業清單動態調整機制
本次發佈的《工作要點》直面民營企業“急難愁盼”的關鍵問題,安排了7大部分25個方面59條措施,如優化併購貸、加大首貸貼息比例等多種金融服務,爲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降融資成本;再如最大限度降低多頭檢查、重複檢查對企業帶來的負擔,將健全“無事不擾”企業清單動態調整機制,發佈全市統一的輕微違法免罰清單,切實爲企業“減負”。《工作要點》提出,要推動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民企公平開放,支持發展數據產業集羣、加快跨境數據流動便利等,迴應企業對市場公平公正的期待。
今年以來,北京各區各部門以經營主體需求爲導向,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爲經營主體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據瞭解,執法人員不到企業,通過視頻AI識別、物聯感知等8種非現場監管方式就完成檢查——2025年,這種“無感監管”的模式將走進各行各業,全市將有超過50%的檢查採用非現場方式,減少對企業的打擾。據瞭解,“無事不擾”清單年內預計擴大到全市企業總數量的10%以上。
《工作要點》還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和重大項目建設,全年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於2000億元、紮實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切實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支持民企突破超百項關鍵核心技術
《工作要點》提出,推薦優質民營創新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等措施;將組織重點產業集羣企業與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佈局一批新型研發創新平臺,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同時,支持民營企業建設1—2家國家級製造業中試平臺、10家市級中試平臺,支持民營領軍企業牽頭建設標杆應用場景。
《工作要點》進一步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拓展新空間。將研究制定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彙集津冀技術需求不少於300項,提供北京科技成果不少於400項。據悉,北京還將支持民營企業建設智算中心,對採購自主可控GPU芯片開展智能算力服務的企業,按照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支持,還將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綠色創新平臺建設。。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出臺政策持續厚植創新沃土,讓民營企業有能力成長爲科技創新的主體。比如,在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方面,將推薦優質民營創新企業申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
流動資金貸款期限將放寬至10年
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普遍遇到的難題。《工作要點》提出,北京今年將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支持力度,推動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重點爲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同時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機制優化升級,在無還本續貸擴容、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盡職免責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進一步優化併購貸、科技人才貸、認股權貸等措施,將併購貸款承貸比例由60%提高至80%,流動資金貸款期限放寬至10年。以往,爲滿足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短期資金需求,企業可以向銀行方面申請流動資金貸款。但這種貸款的年限時間較短,往往不超過5年。
針對賬款清欠問題,本市也將開展新一輪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推動欠款“應清盡清”。北京將研究推進民營經濟地方立法、完善市區兩級聯動的海外糾紛應對指導工作機制、建立市區協同的危困企業挽救服務機制等措施,爲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我們將把解決企業困難訴求與加強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結合起來,讓企業充分感受到‘北京服務’的溫度和力度。”有關負責人表示。
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於2000億元
在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北京市將推動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針對市場準入、解決隱性壁壘難題,落實好“非禁即入”要求,進一步破除民營企業市場準入門檻等措施,並專項開展政策落實“回頭看”。據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北京市今年將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市區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安排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於2000億元,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工作。
在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同時,北京市還將持續擴大“兩區”制度型開放,將優化“京貿興”平臺功能,爲企業辦理離岸貿易業務提供便利服務。同時,爲優化北京市藥品全生命週期管理,4月已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深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試點,時限縮短爲60個工作日。
記者觀察:北京服務“民營經濟”一以貫之
北京連續八年實施了1500餘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正是這一以貫之的舉措讓“北京服務”成爲北京市提升營商環境中靚麗品牌。根據北京市發改委數據,北京民營企業佔全市企業數量超過95%,並形成京東、抖音兩個收入萬億級民營企業集團,小米、美團、快手、騰訊、百度五個千億級民營企業集團。以致於在北京公佈一系列民營經濟數據之後,互聯網輿論一片驚呼:“原來北京纔是民營企業第一城。”據瞭解,北京的民企質量非常高,一些關鍵指標上甚至超過了杭州、深圳。近期,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24胡潤中國500強》。從城市分佈來看,北京以65家穩居榜首,深圳以49家位列第三,杭州以23家屈居第六。胡潤全球獨角獸企業榜,北京也以超高數據(78家)遙遙領先,比深圳多130%,比杭州多225%。
靚麗數據背後是北京民營經濟的縱深。2025年北京營商環境改善聚焦企業羣衆可感可及的關鍵痛點持續發力。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將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更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今年也將研究推進民營經濟地方立法,爲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這意味着北京在連續八年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之外,將以法律的方式保障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開雲
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