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再生新三本柱成形 宣示海外衝刺美國 海內鎖定屋頂光電與儲能

聯合再生近期高層改組,新任執行長張爲策(左)與事業總經理姜暭先(右),在董事長洪傳獻(中)帶領下組成新三本柱,宣示全力衝刺海內外光電版圖。(王玉樹攝)

聯合再生能源近日迎來新人事,由外資經歷豐富的張爲策接任執行長,國家智庫培養的姜暭先出任事業總經理,兩人由董事長洪傳憲領導,展現聯合再生「新三本柱」氣象,未來張、姜兩人大體採「海外」、「本土」來分工。公司未來發展,首先是受惠美國總統川普「去中化」政策,海外銷售比重將提升到6成,國內銷售則設定4成。本地發展未來將鎖定屋頂型太陽光電,並積極進軍表後儲能市場。

聯合再生此次管理階層大調整,有很清楚的「國際拓展VS在地深耕」發展雙主軸。張爲策多在外商,歷任新加坡天鷹資本能源執行長、新加坡韋能能源執行董事,具豐富跨國經驗、大型專案開發與資源整合能力。姜暭先則工研院材料所、綠能所出身,又到業界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出任秘書長,技術紮實政策熟稔。聯合再生形容兩位經理人,在國際與在地兩端的專長可說完美互補,未來由張主責海外,姜肩負國內。

張爲策首先把重點瞄準海外,深耕多年的美國、歐洲和東南亞,一直到極富潛力的東北亞地區,都會持續經營。他直言川普雖不挺再生能源,但太陽能板進口「去中化」有幫到公司。美國一年裝置量大概 30 GW,裡面大概就有一半原來是在中國生產,這個缺口對聯合再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雖然這種契機可能只到2028年,卻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把美國基礎打穩。未來公司業務比重設定,臺灣跟海外大概40%比60%。

儲能方面,現在最夯的就是表後儲能,因爲經濟部將對工業廠區裝設提供一案最高5000萬補助,後續商機不小。張爲策說,本來在儲能這塊就已經有琢磨,有跟法國最優秀的NFC合作,將來還是會繼續再往這邊走。除了電池之外,也考慮投資案場,不管在國內海外,增加自有光電案場數,公司要提供的是完整的Total Solution一站式服務。

姜皞先則指出,去年臺灣光電併網量大概是1.8GW,但今年預估剩下1.3GW,明年應該會跟今年差不多,主要是大環境社會溝通做的還不夠,地面型或水面型光電發展受到一些侷限。

但是他強調國內屋頂型太陽能每年大概還是有800MW以上的量,這還不包括政府即將推動的新建物頂樓強制裝設光電。因此未來一年聯合再生會專心在屋頂型發展,同步推出強化抗風的太陽光電模組、防眩光型、美學模組。

儲能方面,姜皞先說,現在一天餘電最多是在凌晨2點到5點,可把這5個小時的電先儲下來,然後在備轉容量比較低的下午4點到晚上9點放出來使用,臺電也有搭配推出時間電價,這塊表後儲能市場一定會投入。